能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和别人吗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在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故事,一个狐狸拼命的去摘葡萄,结果没办法摘下来,它够不到,后来累坏了,实在没办法,它真的没办法够到葡萄了,就大摇大摆的走开了,一边走还一边说着,这串葡萄肯定是酸的,我去找别的吃的吧。

后来这个故事的内容被心理学所引用,叫作酸葡萄心理。

现在,几乎是人们运用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简单的说就是吃不着的葡萄就是酸的。

其实质是,用似是而非的理由,为自己的失败做开脱,掩饰个人的错误或无能,以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安宁。

“酸葡萄”效应,作为一种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形式,对于一些争强好胜的人,偶尔受到挫折后,暂时的应用,当然能减轻心理压力;但是,如果用多了,其消极、负面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这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没有本质的区别。

那么精神胜利法算是一种心理学方法吗?

在鲁迅的小说当中,阿Q被人打了,他却以“是儿子打老子”为自己开脱,寻求心理安慰,我们都知道阿Q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卑微的、可怜的、无能的、甚至有点可恨的人物形象。

其实这种精神胜利法,本质是一种回避、退缩,是自我欺骗、自欺欺人的做法,绝不是什么正规的心理学!

自己可能会骗得了别人,但是,自己能够真正骗得了自己吗?每个人心里都会有答案!

这种精神胜利法,对于自己和别人的精神安慰,是暂时的,或者,多数情况会是负面的,也许最多就像麻醉剂一样的,是欺骗性的,解决不了任何根本的心理问题。

反而,会将人变得低自尊,人格、心理界限受到侵蚀,乃至最后所剩无几,甚至变得越来越无能和卑微。

有的人,把这种精神胜利法,和“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或者叫作宽容、大度,不执着,与这些品质相比较,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这些理念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有天壤之别。

少年时的韩信也曾经受过“胯下之辱”,如果,那时他寻求精神胜利的话,那么,后来的立下了赫赫战功的那个韩信,可能就不会存在了。

那么在遭受挫折的时候,什么样的态度算是正确的呢?

首先,要有积极的、合理的认知。

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然的、规则的、有法度的社会环境下,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有长处、也有短处,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

同时,任何事物是无常的,我们所面对的挫折,或者暂时做不到某一件事情,这些也是有其因果的,受到自然规律和因果约束,首先要知道这些规律。

然后,从容地面对挫折,接纳,而不是找借口、寻求安慰,或者精神上取得胜利。

失败就是失败了,必须要承认,接受,才能有进步。

也就是说,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的,一切万事物,人生过程,本来就是无常的,因此,接纳是正确的选择和态度。

而暂时的失败、得不到、不成功,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我们还没有放弃,只要我们还有追求,那么,就还有希望。

比如,前面说的那个摘不到葡萄的狐狸,他可以去找一把梯子,继续去摘葡萄,也可以去请一只猴子,来帮他摘核桃,然后两个人分享成果。

这样,就不用去想,葡萄一定是酸的了。酸的还是甜的,当你吃不到的时候,与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