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刘云鹤实习生韩婕“跟着我念,王三是江苏省南京市人。”吕家乡坐在客厅里,对着面前的女儿说道。父女俩重复几遍后,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王三是()省()市人,括弧内要求女儿填上。女儿眉头紧皱,用左手拿起笔,犹豫了几秒钟,还是正确地填对了括弧内的问题。得到吕家乡的夸赞后,女儿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这样类似的练习每天都有。问题从简到繁,父女俩已经坚持了两年多。很难想象,眼前的女儿已不是两三岁的孩童,而是已经55岁,曾是大学副教授;也很难想象眼前的这位父亲已经88岁,走路都已经需要拄拐。吕家乡是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本该安享晚年的他没想到女儿突发重病,患上偏瘫,失去记忆,口不能言。吕家乡选择了重新教拼音、数字,读诗,并每天备课布置作业,就为了让女儿重新“长大”。“以前是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现在是完成上天交给的任务,同样义不容辞。”他说。从填空题到问答题两年上千页练习纸在一个老旧的宿舍大院,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撑着一根拐杖,佝偻着腰,每天陪着一个手缠吊带、步履不稳的姑娘在院中散步。这一幕感动了不少人。这对父女就是吕家乡和她的女儿红线。吕家乡住在一栋老旧的宿舍楼,家中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客厅除了一张沙发,一张茶几,一台电视外就是一张瘫痪病人专用的升降床。吕家乡戴着一副老式眼镜,佝偻着背,脸上满是岁月洗礼的痕迹。不知是否因家中太过简单,他招呼来人坐下时稍显局促。客厅中也没有什么装饰,唯一的装饰就是一摞摞各式各样的书本,有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有童话故事、有小说还有诗集,这些都是女儿平时需要学习的。沙发上还有一摞厚厚的作业纸,都是吕家乡和女儿的功课记录。每张作业纸上都有日期和标题甚至有的还有打分。作业纸上有填空题,问答题、抄写题,甚至还有1加几的算术题,由简到繁。在一张标题为《给我三天光明》的作业纸上,因此多处错误,吕家乡给女儿打了66分。算上丢失的,作业纸已有上千页。按照时间翻看,能明显感觉到字迹越来越工整,很难想象这是一名偏瘫患者用左手写出来的。年9月,吕家乡的女儿突发脑溢血,做了开颅手术。由于神经中枢损伤,后遗症严重,右侧半身不遂,记忆消失,口不能言。女婿在几年前病逝,外孙在国外留学。年,女儿出院后照顾这个重病号的任务就落在了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两口身上。老伴王占鵉拖着病体,坚持料理女儿起居,有时亲友也来帮忙。女儿生病后,严重丧失了思维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反复告诉她这是苹果,接着问,这是什么,她立马就忘了。一开始,简单的认知题都需要一周甚至半月的反复练习女儿才能填对。之后再慢慢转到记忆和思考性的问题,从简单的问答,再到比较复杂的问答,“比如一段文章中,哥哥对妹妹说了什么话,要她找出来等等。吕家乡说。就像教小孩子一样,反反复复训练,循序渐进,就这样女儿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每天都要备课精心筛选学习资料要锻炼女儿,备课成为了吕家乡生活的重要部分。家人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他坐在椅子上,佝偻着背,低头伏案从一堆小学教材、寓言故事、小说、报刊中精心选取适合女儿学习的内容。老伴也渐渐养成了习惯,阅读报刊时,随时推荐适合女儿阅读的内容。在女儿住院期间,父母大约隔一天就去探望一次。手术刀口愈合,进入康复治疗阶段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吕家乡每次探望都不忘带着女儿读一篇伊索寓言。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每一个故事都很短小,容易理解。出院回家后,他在内容选取上侧重一些励志的故事,尤其是战胜残疾的真实故事。比如深圳残友五兄弟的创业之路,渐冻人科学家霍金的故事等等。“这也是为了调节她的情绪,让她得到鼓舞。”选定了教材,他还要从女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细心地备课,用女儿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女儿思想感情上受到鼓舞,同时思维、记忆和语言能力也得到锻炼。为此,他要设置各种各样、深浅难易适当题型等等。翻开吕家乡的备课笔记,一篇短短的文章能编成十几个问题,最多的时候能编成三十多个问题。如今,父女俩每天的功课除了按时佩戴右臂、右腿的治疗仪以外,上午是散步,抄写诗词、阅读、朗读,做题,下午是练习打字上网。练习打字是女儿主动要求的,随着智力的逐渐恢复,三个月前,女儿希望通过网络将她的康复体会分享给更多的人。说到这里,吕家乡掏出一部智能手机,扶了扶眼镜,将视线拉远一点,生疏地点着各种按键。这部智能手机在这双苍老的手里显得格格不入。从悲悲切切的生活情调到每天感受进步的欣喜”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在来人的肯定下,女儿兴奋地拿起鲁迅的《风筝》朗读起来,声音铿锵有力,词句衔接流畅。读罢,女儿有些许自豪,转过头面向老爸:“我以前文章也写得好,爸爸,是不是?”,眼神中充满着期待。“好汉不提当年勇。”吕家乡一边笑着一边嗔怪道。眼前的女儿已经和几年前判若两人。以前女儿烦躁沮丧:“为什么我这么倒霉,为什么?”原本是副教授,一心“再上科学新台阶”的女儿,经历了丧夫、重病,一直被懊恼、自卑、委屈等各种负面情绪萦绕着。医院的头两年,医院看望,女儿总哭哭啼啼,这对老两口来说也是一种折磨。本该安享晚年,却担上如此重任,吕家乡坦言,难免也有烦躁的时候,但很快就被另一种情绪代替。“女儿本来就有高血压,我有时也忍不住责怪她,为何知道自己身体有问题还不好好注意,非得劳累最后导致这样的状况。”但吕家乡的这种情绪很快就被另一种情绪替代,“就是自责,我们老两口一直在自责。”老两口时常懊悔,当时没在女儿身边,如果在女儿身边,及时提醒她注意身体,按时服药,也许结果会不一样。“原来不敢设想以后,只是觉得日子过一天是一天,能多陪女儿熬一天算一天。”昨天回答错的问题,今天答对了,昨天还磕磕绊绊地朗诵今天流畅了,每天都能感觉到女儿具体而微小的进步,从进步中父女都能获得成就感,原本悲悲切切的生活情调慢慢明朗起来,这是吕家乡没有想到的。那种感觉就如同,重新陪伴“女儿”长大。会因为孩子一点点的变化由衷欣喜,这样的日子让人看到希望。即使走了也希望女儿能坚强地生活纵横沟壑的皱纹,满是粗茧的双手,眼前的这个老人,无论经过多少岁月和时光的洗礼,即使对生死多么风轻云淡,说起女儿的以后,他的一双眼眸,还是湿润了。吕家乡沉默了一会,还没等女儿反应过来,笑容就再次挂上脸庞。女儿生病后,对吕家乡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帮助女儿克服悲观沮丧的情绪,正确的面对疾病和灾难。让女儿走出悲观,他曾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最怕老两口走后,女儿受不了打击又消沉下去。原来,吕家乡的生活充斥最多的就是发愁。发愁老两口走了女儿能不能继续坚强的生活。因此让女儿做好思想准备一直是他的心头大事。近一年的时间,吕家乡很明显感觉到身体的衰老,原来步行就能到的地方现在需要乘车了。原来,女儿在校园里练习走路,他还能拄着拐杖搀扶,现在却只能跟在女儿身后看着她走。说到这时,他刻意压低了声音。“首先爸爸妈妈争取多活几年,要是我们真的走了,你要坚强。”吕家乡常常这样嘱托女儿,尽量将生死这样沉重的话题放在日常生活的闲聊里。原来,一提到生死,女儿就激动不已,现在能冷静地面对了,让老两口多了些许安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从女儿生病,吕家乡更能深刻的体会这句话,对祸福、命运、生死体会也更加深切。母亲活着的时候常常说一句话,晴天要当阴天过,阴天要当晴天过,吕家乡很受启发,“顺境的时候不要飘飘然,要脚踏实地好好过,逆境的时候也不要灰心丧气,要努力克服,总能拨云见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