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买书与读书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赵富海

我买书始于年,那时我在郑州市运输公司的汽车队上班,月工资18元,有一次扣除15元饭票,剩3元买了两本书,一本《哲学辞典》,一本《老俗话里的是与非》,从那时到现在几十年,我买书约有八千本,我的房间我称之为“书窝”“人窝”,二窝是我的生命状态。

我是年开始大批买书的,一家书店里有一套莎士比亚全集,为了能排队买到这套书,那时在市蔬菜办工作的我曾开车给书店人员送了50斤莲菜,为买一套八三年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我曾为店方人员购送了一卡车的冬贮菜。因为喜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还曾在烈日下排队买了20本(每本0.82元)送给朋友。

很多个星期天,我骑车从省会中原路开始逛书店,直到文化路的大小书店,收集齐了苏联文学、唐诗三百首各种版本,《毁灭》《夏伯阳》《铁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给我树立了做人标准。还收齐了小仲马的《茶花女》各种版本,为此曾写过一篇文章《九家出版社争出茶花女》,发表后《文摘报》又转发了。

年之后,我陆续收藏的书有《史记》《左传》《诗经》《中国通史》《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通史》《中国花经》《中国皇帝大传》《两地书真迹》《鲁迅经典全集》《说文解字大全集》《中国石器藏品鉴》《卡夫卡文集》《梵高传》《新编白话二十五史》、六卷本《资治通鉴》《四库全书精华》《四书五经》《道德经》《王阳明全书》、四大名著、王元化《精神的田园》(王是余秋雨初中时老师)、八卷本《玛拉沁夫文集》等。

那么多的书里,印象最深的还是对鲁迅书的购买。年春,我出差上海,买了一帧鲁迅横眉像,买了《且介亭杂文》《故事新编》。那次还在鲁迅墓前照了相,照相时想到鲁迅举丧那天,上海万人哭送的情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我陆续买到了《鲁迅全集》《鲁迅小说选》《鲁迅杂文选》《兄弟文豪》《鲁迅与我七十年》(这本书是周海婴著,他是电业专家)。儿子也给我买了《鲁迅文集》十卷本。鲁迅于我是生活的必需,如穿衣吃饭般,有一年读到一位诗人写的《在下雪天里读鲁迅》,启发我读鲁迅要选日子,以敬畏之心读。我的案头敬有两个伟人像: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就是鲁迅——民族魂!面对他的像,读他的书,感觉酣畅淋漓,他的书与时代相近,发人深省,读起来上心哪!

买书是为了读书,我读书养性为本,多为浏览,浏览即广泛地阅读,略观大意。我读《中国花经》《江湖丛谈》《典当史》《小妾史》《风水史》《乞丐史》《伊索寓言》《西书拾锦》《宋徽宗北宋家国兴亡实录》《名人吃喝那些事儿》,都略观大意,蜻蜓点水,其乐自得。有的书甚至只看目录,也是一乐。

《心灯》:书写当代中学教育故事

作者:王保军

人,与生俱来向往光明,却不能免于黑夜。心,犹灯也,心灯不明,如处漫漫长夜,昏惑蒙昧。点亮心灯,可以照彻灵台,生发智慧,而点亮一个人心灯的,无疑是老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孔子以降,正是一代代教师,点亮了学生们的一盏盏心灯,为文明的前进保驾护航。

想要点亮他人的心灯,自己的这盏灯一定要先燃得煌煌。《心灯——当代中学生教育故事》一书收录了20多位教师的文章,秉笔者既有享誉中外的院士、校长,也有立足讲坛同时又驰骋文坛的青年作家;既有年近古稀的杏坛前辈,也有初登讲台的教学新秀。文章以教育案例为载体,以感悟共鸣为旨归,既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有堪作警示的失败教训。读《心灯——当代中学生教育故事》一书,从中汲取智慧,当如引焰于芯,注油入盏,可助光明。

《心灯——当代中学生教育故事》,海燕出版社年8月出版

这本书不仅教师可读,为人父母者也有必要看一看。家庭教育是先行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或许囿于天性,或许因为没有学习专业的教育理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感性大于理性,放纵多于要求。品读《心灯——当代中学生教育故事》,相信那些正为教育孩子而苦恼的父母会有所收获。

《气韵与格局》,廖奔著,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气韵与格局决定一个学者的学术场域、质量和境界。本书是文艺评论家廖奔的一本自选集,从作者数百篇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中选出有代表性的39篇,内容涵盖古典艺术、戏曲话剧、文艺批评、文学和影视剧、传统文化等诸多方面,折射出作者的研究范阈和学术面貌。

《中国电影记忆与国家形象建构》,李娟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别以21世纪以来国产电影中的主流电影、现实电影、艺术电影、动画电影、公路电影、武侠电影、都市电影、青春电影、微电影、贺岁电影等作为研究对象,在抽取了多部国产电影的基础上,对国产电影作品做逐一分析,集中讨论国产电影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的互动关系。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诗选》,[美]罗伯特·弗罗斯特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著名诗人,曾获得四次普利策奖。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不追求外在的美,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土人情开始,渐渐进入深邃的境界,朴实无华,但却细致含蓄,耐人寻味。本书根据年诗人去世之年美国所出的选集译出,版本权威,选篇具有代表性和涵盖性。

年6月14日《河南日报》第15版

编辑:河南日报文艺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