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真题回顾:全国新高考语文1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02铁无绵下水作文:
强弱与共,环球同此凉热
窗外,一支小草在风雨中飘摇,像极了我那体育弱的儿子。每一次健身锻炼伤感后,我常对着那支不知名姓的小草遐想:天地混沌,万物伊始,何者为强,什么是弱?
犹记《体育之研究》,直陈强弱:“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于我心有戚戚焉。
是的,鸿蒙初辟,一阴一阳,孕育世间大美。若以人类悲喜眼光观之,则强弱与共,对立统一。
细品风中小草、雨中落红、溪涧涓流、深山玫瑰。对于她们的命运遭际,纯以自然视角观,皆是天地一景,同点缀人间灿烂春天。何来强弱、悲喜标签?
只因“人是有感情的动物”,王国维一句“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道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性真谛。
在黛玉心里,小草脆弱、落红凄惨、涓滴娇小、玫瑰孤寂,是卑微、是凄凉、是小弱;而在宝钗眼中,小草挣扎、落红潇洒、涓流乐观、玫瑰铿锵,是高贵,是热闹、是强大。
透过现象看本质,外表虽柔弱,但内里藏志气和精神,柔中带刚、弱中有强。
刹那间,我想起了伊索寓言《狮子与蚊子》,当年体育也弱的我,因演讲此强弱故事,得老师鼓励,成了同学眼中“爱阅读”的“强者”,高兴得像那只打了胜仗的蚊子。
我还想起了孤儿“猫仔”,父亲早逝、母亲远嫁的伤痛,并没有把他绊成“蔫猫”,恰是泪水与孤独给了他一针“强心剂”,他发愤苦读,终成乡亲羡慕的“强者”。正可谓“物没强弱,人无恒弱”,只要砥砺奋进,弱可变强。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寓意人意志的蚊子和凸显人性力量的“猫仔”,强弱与共,由弱变强。志气、精神的背后是砥砺学习、奋进改变的智慧和初心。
亦如百年前毛泽东论“体育之效”时所言:“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伟人言语,催人奋发。“不因强喜,不为弱悲”,喊出积贫积弱年代的强大觉醒。中国自此有了南湖红船、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改革开放和“中美贸易战”。百年党史,哪一步不是遇强变强、遇弱与共?
诚然,唯物论告诉我们:一定条件下,强弱能转化,警惕由强变弱。身处百年变局的吾辈青年,当“扬帆远航”不断革新,永葆大国风姿。
天地万物的强弱,人间世事的悲喜,相对而已。倘能顺应天道、砥砺奋进、不忘初心,似风中小草强弱与共,各美其美,那么“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物如是、人如是,国亦如是。
注:本文属铁无绵原创,侵权必究。写于6月9日,因响应上级不炒作号召等原因,延迟发布。谨以此文致敬忙碌的高三备考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