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马良读完才明白,原来民间文学可以

白癜风封闭针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818/9329006.html

文/杜豆豆

1遇见长篇原创《神笔马良》

我们都读过《神笔马良》,因为小时候的课本里就有。那个拿着神笔的少年,画什么活什么,专门救穷苦老百姓,最后还用他的神笔,巧施计策,惩罚了贪婪的大官。

在我们的童年,马良是标准的小英雄:正直、机智、勇敢。每个孩子,都期待能有马良手中的那支神笔,也能像马良一样,做一个威武的英雄,救助受苦的好人,惩罚作恶的坏蛋。这是一个时代的回忆。

但让我汗颜的是,我之前只读过课本版的《神笔马良》,从来没读过洪汛涛先生的长篇原创,我一直以为,《神笔马良》是个没有具体作者的民间故事。

直到我终于有缘遇见长篇原创《神笔马良》。我一边读,一边惊叹于作者构思的巧妙,细节描写的传神。要有多么精细的想象力,多么宏大的情怀,才能创作出这样天衣无缝的作品啊!

2创作的源泉来自民间

从民间故事中汲取灵感,一直都是文学创作的一大选择。

西方的第一经典《荷马史诗》,就是这种口头文学的代表。《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也是这样的杰作。莎士比亚、安徒生、乔叟等等,都有作品是从民间故事得到的灵感。

中国就更不必说了,没有三国故事、水浒将、唐僧取经那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哪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精彩?

民间故事,有四大要素:文本、讲述者、听众与语境,这四者需要同时在场,缺一不可。

《神笔马良》能享誉世界,成为经典,首要前提就是,它得有讲述者。它经过了中国世世代代的讲述者、听众和不同语境的反复磨合和锤炼,有了口口相传的积累和沉淀。

然后,经过洪汛涛先生这位高超的创作者妙笔生花的采集、整理和再创作,形成了文本,才有了更为广泛的再次呈现和传播,并做为瑰宝流传下来。

想想看,我们中华的文学瑰宝,哪一个不是从民间开始的呢?古神话、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民间,才是创作的源泉。

3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

关于我国的民间故事的特点,以《神笔马良》为例,我简要总结了以下九点:

第一,模糊的故事发生时间和地点,地点往往和主题呼应。

比如,《神笔马良》用从前指代故事时间,用笔架山指代地点。这里,笔架山还和主题实现了呼应。

第二,以直白的手法介绍故事的背景。

比如,《神笔马良》一开头就已经将时间、地点、人物一一呈现出来。

第三,设计一个愿望,并和传奇的相互映射。

比如,《神笔马良》就设计了笔架山传奇,并从各个角度,呈现了马良那个很难实现的愿望:一个穷孩子想学画画。

第四,主角往往是类型人物。

比如,马良代表着中国传统中正直善良的农民,作者还采用类比的方式,将马良的“大山”性格展示出来。

第五,安排一系列挫折事件,推进主角的愿望实现过程,并表现主角的性格特征。

比如,马良的求笔过程,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第六,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塑造神仙来助力,以“大团圆”来结局。

比如,文中的白胡子老人的出现,暗中神仙帮助,贪官被惩罚等等。

第七,民间故事往往注重情节,叙事多描写少。

不过,《神笔马良》毕竟不完全是民间故事,而是借民间故事进行的再创作,所以,在本书中,作者实际上采用了大量小说创作的表现方法,添加了相当细致的描写。

第八,民间故事多采用大量短句和口语化表达。

比如,“要有一支笔太难了,太难了,太难了......梦里他带着笔,跑啊跑。”

第九,设计各种梦境,来对接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比如,马良在梦中得到白胡子老爷爷送的笔。

4中国传统文学中英雄的塑造方式:总体印象

中国传统文学中,英雄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呢?

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总体印象,另一个是细致的形象建构。

我们依旧以《神笔马良》为例,简要说明如下。

为了得到一个总体印象,马良形象的建构,首先是从故事背景开始勾画的。

书中一开始,就设定了马良的出身——一个善良的穷孩子。

之后,设计了一个很难实现的愿望——穷孩子想学画画,并讲述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传奇——笔架山的传说,对两者进行了映射,表明这是一个几乎无法实现的愿望。可马良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愿望,而是知难而上。这说明马良是个有决心的孩子。

接着,为了让马良这种坚韧不拔的特征,更有效地凸显出来,作者有意安排了一系列求笔的挫折事件。在这些事件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有梦想、不惧困难的马良。于是,马良的小英雄轮廓就有了,那就是作者在将马良类比“大山”时,总结出来的这样一段话——

“他像大山一样的倔强,不畏惧困难,想做什么,一定要做成。他不懂得阿谀奉承,做什么事儿,都是一往无前,遇到阻挡都不回头。他虽然和大山一样贫穷,但他和大山一样屹立着,挺着腰杆子做人。”

有了这样一个“大山性格”的总体印象,接下来,作者就开始进行细致的形象建构了。

(未完待续)

陪孩子一起快乐读书吧!我是杜豆豆,两个孩子的妈妈,爱读书、爱码字,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