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庄士敦(ReginaldFlemingJohnston,—):英国人,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主修现代历史、英国文学和法理学。年来到中国,先后在香港、威海卫英殖民机构任职。年,到北京开始为溥仪授课。年,溥仪赏赐庄士敦“一品顶戴”。年,溥仪被冯玉祥国民军赶出紫禁城,在庄士敦帮助下借道英国使馆逃往日本辖区。庄士敦就此去职“帝师”,返回英国租界地工作。年,返回英国,在伦敦大学任教,先后出版《儒家与近代中国》《佛教中国》《紫禁城的黄昏》等书。年,在家乡爱丁堡病逝。
年的一天,苏格兰西部的一个小岛上升起了一面满洲龙旗。岛主人坐在自建的陈列馆里,看着被赏赐的朝服、顶戴和中国古玩,回想着那片他一生眷恋的东方热土,心潮澎湃。他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洋“帝师”。他以蓝眼睛、淡黄头发、腰板笔直的形象出现在清代逊帝溥仪的身边,成了这位少年“灵魂的重要部分”,他的名字叫庄士敦。
庄士敦与溥仪为清朝逊帝溥仪讲课
年,庄士敦以英国殖民部东方见习生的身份来到中国,先后在香港、威海卫的英殖民机构任职。他非常热爱中国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致力于对中国各家学说、地理、唐诗宋词的研究,足迹遍及各地的名山大川和名刹古迹,与中国的一些上层人士交往密切,是一位地道的“中国通”。
年,清朝逊帝溥仪的老师徐世昌因为要出任民国大总统,辞去了“帝师”之职。在他看来,应该让溥仪接受西方教育的一些理念,包括学习英语。因此,他便将物色“帝师”的眼光投到了外国人的身上。后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次子李经迈推荐,庄士敦被聘请担任溥仪的新老师,负责教授英语、数学、历史、地理等学科。
年3月3日,阳光照射在紫禁城毓庆宫的宫门上,45岁的庄士敦平生第一次走进这扇宫门,第一次见到了坐在宝座上的退位的中国小“皇帝”,并向这位13岁的少年行了鞠躬礼。溥仪怀着新奇和不安的心情起立,向庄士敦行握手礼。简短交谈之后,他退出门外。再进来时,溥仪也向他鞠了一躬,算是拜师之礼。从此,庄士敦开始了他5年的“帝师”生涯。
庄士敦的汉语非常好,这让溥仪觉得他讲的课要比“说福建话和说江西话的师傅”好懂得多。因此,庄士敦很快就跟溥仪熟悉了。他从英文单词和会话开始教起,让溥仪读《英文法程》《伊索寓言》《爱丽丝漫游仙境》等书籍。溥仪对单纯的英语学习兴趣不大,而对当今世界的各种大事、政治制度、英国法制等更加喜欢。庄士敦便投其所好,给溥仪讲授这些内容。
有一次,庄士敦兴冲冲地对溥仪说:“皇上,我今天给您带来了一些好东西。”说着,他将一些五颜六色的外国画报铺在桌子上。
溥仪站起身来,双手撑在桌子上,眼睛不停地在这些画报上扫视,挨个询问着上面所画的东西。
庄士敦指着画报循循解释道:“这都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这是协约国的飞机,这是坦克、大炮。”
溥仪完全被这些新鲜玩意给吸引住了。为了进一步激发溥仪的兴趣,庄士敦又继续讲了坦克的作用,哪国的飞机造得好,协约国军队怎样的勇敢,等等。
一段时间后,庄士敦慢慢得到了溥仪的信服,他所讲的知识和西洋文化,深深印进了溥仪的心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溥仪的行为。后来,庄士敦成了溥仪眼中西洋人里“最有学问的人”。庄士敦在京西妙峰山脚下的樱桃沟村有一处住宅,里面就有溥仪手书的“乐静山斋”匾额,足见二人的亲近。溥仪还赏赐庄士敦“一品顶戴”,这是前清王朝官员的极高荣誉,更加体现了他对这位老师的赏识。
帮溥仪配眼镜
作为老师,庄士敦除了向溥仪讲授知识外,也十分关心溥仪的健康。在溥仪15岁这年,庄士敦偶然发现溥仪不看书案前摆放着的小钟,而去看墙壁上的大钟。一问才知,原来溥仪看不清小钟。庄士敦又用其他东西在溥仪的眼前试了几下,然后关切地说道:“皇上,我想您可能是患上了近视,您平时的头疼也是跟这个毛病有关。应该请个外国眼科医生来检验一下。如果确实的话,就需要配个眼镜。”
随后,庄士敦将这个情况向溥仪的父亲醇亲王、内务府大臣和几位中国师傅进行汇报。但令庄士敦惊讶的是,他们对此非常不在乎。而庄士敦建议请外国医生来看病的这番话,就像长了翅膀,很快就传到了后宫太妃们的耳朵里。一时间,紫禁城里炸开了锅。
“这还了得?皇上的眼珠子还能叫外国人看?”“皇上正当春秋鼎盛,怎么就像老头一样戴上‘光子’(眼镜)?”“这个庄士敦,成天就会说一些鬼话!”以端康太妃为首的宫里人,都摆出一副要跟庄士敦拼命的架势。
庄士敦却据理力争:“皇上的眼睛出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医治,否则会加重病情。如果到年底,仍然禁止我请北京最好的眼科医生来为皇上看病,我就辞职。”
后来,庄士敦瞒着端康太妃,医院著名的美国眼科医生霍华德请进了紫禁城,为溥仪做了检查,配上了近视眼镜。让霍华德感到吃惊的是,溥仪这样严重的病情,竟然被忽略了这么多年。当庄士敦把皇室成员的反对意见告诉他之后,霍华德更是不敢相信。戴上眼镜之后的溥仪感觉良好,甚至一刻也不愿意摘下来,后来在拍照和画肖像时,也要戴上眼镜。
庄士敦在中国还有哪些有趣的经历,请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