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小学生给课本挑错新教材真的改了”事件登上热搜,这几天,小学生“红”了。原来,浙江省临海市的小学生陈一逸发现课文《鹿角和鹿脚》的插图与内容不符,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写信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说明情况,希望能改插图。
陈一逸现在上四年级,是个动物迷,去年2月,他在预习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本时,看到了第二单元第七课《鹿角和鹿脚》(文章选自《伊索寓言》),文字讲述了一只鹿遇见一只狮子,陈一逸发现文中的图片是梅花鹿,与实际内容不符。“梅花鹿是不可能遇上狮子的。狮子主要分布在非洲与印度,梅花鹿分布在俄罗斯、中国还有日本,没有任何交叉的地方”。妈妈在得知儿子的疑惑后,肯定了儿子的观察精神,并鼓励他多查资料寻找答案。
随后,陈一逸开始翻阅资料,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又在网上咨询了专业人士,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文中提到的这只鹿应该是生活在印度的豚鹿。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写信给出版社说明情况,没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人教出版社的回信。他说:“希望小朋友能多多发现问题保持一颗好奇的心。”
母子俩翻看今年新学期的语文课本,发现课本上的图真的变了,插图中小鹿身上的斑点也不见了。小学生“挑错”,课本及时“改错”,网友纷纷点赞。无不管插图最后的修改是否与母子有直接关系,这位小学生在语文课本上“挑错”的行为是值得肯定。敢于质疑比依赖课本更重要。面对相对权威的教材,孩子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认真求证是难能可贵的。不要小看学生成功挑出的错误。他们的背后是求真精神的光芒,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也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在课本中“找错”是值得鼓励的。我们乐于看到更多的同学一起“找茬”,也期待着教材中的错误,尽快改正,使教材在不断完善中更加严谨、准确、科学、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