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是学生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除了课堂,教师也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达到充实课余时间,培养人文情怀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实践表明,在教师正确的阅读指导下,学生的阅读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因此,笔者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就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能够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阅读实践中,两者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1.1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对小学的学生而言,此时的他们仍是心智稚嫩的孩童,很难将阅读所带来的用处和时间的利用进行正确的解读。因此,在其它更加有趣的事物面前,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就显得微不足道。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常常会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影响阅读效率。最后,在阅读结束后,没有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只留下了粗略的印象。
1.2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在新课改的教育观下,依然存在着以“教材为中心”的错误观点。有些教师现在依旧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内容只围绕课本,缺少课外知识的补充,担心课外阅读影响学生的成绩,极大限制了学生的视野。第二,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过于单一且枯燥,仅限于作文期刊、成语故事等,缺少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学习[1]。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2.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的作用,想要学生能够得到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就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和安静的环境,这也是教学资源整合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状态下,更能保证阅读的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发性。教师可以设置一节课外主题阅读课,提出合理的阅读要求,如不许大声喧哗,设置一定的阅读量等。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例如,在学习《赵州桥》之后,可以在主题阅读课上让学生阅读有关古代建筑的书籍,并让学生分享自己所读到的建筑物的特点、作用等。在班级的布置上,可以张贴有关多读书、读好书的名人名言。还可以设置图书角,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喜欢的书放入其中,相互借阅,互相激励。
2.2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除了主要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当适当的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如开展“优秀阅读笔记评选”“知识抢答竞赛”“讲故事比赛”等形式的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享受由阅读带来的成果。另外,要掌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他们兴趣,投其所好。同时,要选择经典,可读性强,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名著。所选书籍也可以是生活化、有利于塑造学生人格、能给予人启发的,如常见的《伊索寓言》《十万个为什么》。总之,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可以尽量选择图文并茂,且兼顾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书籍[2]。
2.3设置合适的阅读奖励机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的有效性,即所得收获,能够促使学习者更有前进的动力。所以,合理的奖励机制不仅能激励学生们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还能让他们感受到阅读所带来成就感。教师可以将优秀的阅读感悟张贴在班级的墙上,在鼓励写作的学生的同时,还能鼓励其他同学向这位学生看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此外,还可以给予口头鼓励和实质性的奖品,可以是一朵小红花,一些小零食,也可以是一本书。这不仅仅来源于物质上的奖励,也来源于精神上的嘉奖,包括同学们的夸奖和父母的赞赏,最重要的是来自于自身的充实感。当他们逐渐成长,就会发现当时的日积月累,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2.4.1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阅读计划能够使课外阅读的展开更加的有规律性,减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要求合理的意义在于,学生应当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制定计划,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使阅读的内容过少。教师不能给学生施加过大的压力,减少学生厌恶心理的产生概率,才能让学生有毅力和兴趣将计划有效地进行下去。
2.4.2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在小学的阅读中实施起来其实相对困难,但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不仅能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精炼内容的能力,所积累的读书笔记更是能作为作文素材运用到学习写作中。所以,学做阅读笔记是阅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对于小学生而言,做到三点即可,概括全文、摘抄好词好句以及描写阅读感受。
3结语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是拓展知识面的有效手段,是促进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大推力。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助力语文学习。在具体阅读的指导实践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和阅读水平的差异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以上所述的建议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好的阅读指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