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成功者都是阅读者,课外阅读刻不容缓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m.39.net/pf/a_5154124.html

要学好语文,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光靠课内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课外学习。课外学习的天地十分广阔,课内的时间有限,只有课内外学习相结合,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及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方面的规定: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阅读量:第一学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以后逐渐增加;第二学段不少于万字,小学阶段背诵古诗文70篇。

但学生们都达到这个要求了吗?答案是:没有!

1、学生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

根据我这十几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调查,有很多学生读了六年小学从未进过一次图书馆。大部分学生认为没什么好看的。看电视的比比皆是,看书的却寥寥无几,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当然看电视也是一种很好的信息积累,问题是没人引导,所以只停留在娱乐上,长此以往就会养成对只管画面的依赖,而对书却漠然处之。

是书不好看吗?当然不是。是学生没有在书中得到快乐的体验,电视给学生的是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快乐,或是其他丰富的信息刺激,而文字只有通过理解、想象才能发挥信息效能,既然无快乐,索然无味的事,学生当然不会去做。

大凡语文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每当分析课文时,稍微有些深度的问题,举手的学生就会大大减少!每当考试中的阅读分析题文章达字以上,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大大下降。从历年的语文考试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学生的阅读理解存在严重的问题,不是忘了标点,就是忘了加标;不是不会用自己的话解释词语,就是不会用自己的理解来回答问题,一旦不能用“摘录法”,便有一种手足无措之感。

2、教师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

虽然新课程实行数年了,但阅读课上:通读全文——初步感知——精读课文——总结巩固——完成练习的经典五步模式仍是屡见不鲜。况且很多老师最怕学生的个性理解,这会很费时,应试的任务根本无法完成,这又使得一些教师不得不放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老师们都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却因为其“课外”二字,又因为课外阅读资源有限,所以便也堂而皇之地推掉了责任,让学生凭自己的爱好自己去找,自己去看。

3、学校阅读坏境现状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公办小学,现有学生六千余人人,但仅有一间约六十平米的图书阅览室,藏书五万余册,各种报刊杂志八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资料非常有限。

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去落实学生课外阅读任务,培养一种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呢?

二、创设学生课外阅读条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训练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课外书的准备必不可少。因此,首要的条件是创设有利的阅读环境,它包括阅读阵地的建设,阅读时间的安排和阅读内容的推荐。

1、阅读阵地建设

分为:校园图书馆的建设,班级书架建设,家庭书架建设

学校要开放图书馆,及时添置新图书,用新奇、实用的书吸引广大学生。我们学校为每班购进了一百册新课程必读书籍,每学期班级之间,年级之间进行互换,达到资源的充分共享;班级书架就像一个中转站,方便每个学生的借阅,而家庭书架则是学校课外阅读的重要延伸,学生在家的时间较多,也是阅读的重要场所。

2、阅读时间的安排

在校:

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是校图书馆开放时间,也是学生的阅读时间;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一节阅读活动交流课;

在家:

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每周由家长签字督促孩子看2小时以上课外书。

3、阅读内容的推荐

(1)结合课外阅读教学,以一篇带多篇

延伸型:着眼于课文学习,扩展知识空间和时间,树立大语文观,通过课文知识的补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进一步深化,加深体验。可以在课文学习前进行背景知识大搜寻,也可以是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推荐相关阅读。为进一步精简内容,我们提倡学生做主题资料卡,经班级筛选,装订成新的资料集,美其名曰《班级读者》,供平时搜集资料少的学生看,也可供下届学生看,让他们少花很多精力,去看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这样一学期下来,一个班级至少可以出五本主题集,若干本综合类“杂志”,因为每个单元可以确定一个主题,一个内容。这个资料是同学们做的,学生理解就相对容易,所以对学生的帮助就会特别大。

相似型:主要是指文章结构,主题方面的相似。比如在教《嘱咐》一课时,让学生去寻找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在欣赏完课文之后,在交流课外文章,学生在大量的故事面前,一定会深刻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而这样的内容,对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也会有帮助。因为主题相似,理解相对容易。

(2)配合课内作文教学,多篇导一篇

作文是老大难的问题,但是对初学者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作文资料铺天盖地,一到写作时,特别是学生觉得难写作文时,可以让他们搜集同题作文,在分析讨论的同时积累相关语言,接着进行生活反思,才能更好地组建文章。这看似投机取巧,但也是对资料的有效利用。实践也证明这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厚积才能薄发。当然也要注意部分学生的抄袭行为。

(3)结合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些学生喜欢科普类的,有些喜欢故事类的,有些喜欢诗歌,不能强求统一,学生可以有所爱好,只要是健康的书籍,教师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开卷有益。

(4)必读书目推荐

有民主也有集中,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还需要把精华呈现在他们面前,多做些“时尚”的广告。主要采取推荐和自选两种形式。根据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理解特点,推荐以下课外阅读书目:

低段:《伊索寓言》、《爱的故事》、《木偶奇遇记》(拼音版)

中段:《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郑渊洁童话》、《中国古今寓言》

高段:《西游记》、《三国演义》、《科学家的故事》系列丛书。

(5)教会学生阅读生活

带文字的书籍我们要阅读,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