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竿入城寓意:做事不会思考,死板地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启示:第一,告诫人们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还有,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另外,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解决的办法。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截竿入城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极也。
截竿入城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世界上已经没有比他们更愚蠢的了。
截竿入城的寓意和道理
好端端的长竹竽,硬是要一截两断,岂不太可惜了:这个鲁人也够蠢、够笨的了,横拿、竖拿,卡在城门口进不去,他就没有想到顺着拿。这个自称并非圣人的老者,也聪明不到哪儿去,不外乎出一些馊主意,做些破坏性的事情,还自以为高明。
这篇寓言启示我们:遇事要善于思索,多动脑,不可头脑太简单,拿捆竹竿进城,本来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愣是要搞得很复杂。寓言讽刺那些自恃见多识广的人,其实并无真知灼见,而又好为人师、乱出主意的人。它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要博学广识,区别对象,正确施教。
或者是还可以换一种角度来看:给出这个点子的人不先问明情况就出了一个点子,万一这个长竿是要用的,这个点子就害了这个拿杆子的人了。他完全可以把竿子的一头朝着城门再过去。
作者介绍
邯郸淳(一作邯郸浮),东汉时颍川阳翟人,三国魏书法家,官至给事中。因著有《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被称为“笑林始祖,他不经意的闲逸文作——《笑林》和《艺经》,讲述了当时的许多笑话、噱头、善喻、讥讽、幽默趣事以及当时流行的投壶、米夹、掷砖、马射、弹棋、棋局、食籁等诸般游艺项目,成为中国最早的笑话和杂耍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