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开始之前,要先看几个故事。额当然,可能故事比正文还多,因为毕竟我不是心理学带师(狗头)。
《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
赵简子有只狼在道上,象人一样站在那号叫。简子吐口唾沫到手上跳上车子,拿起宝弓,搭上利箭简子恼怒,驱赶着车子追赶它。扬起的尘埃遮天蔽日,马蹄之声如同鸣雷,十步之外,看不清人马。
当时墨家学者东郭先生要来北方的中山谋官。赶着跛脚驴,袋子装着图书,清早赶路迷了道,望见扬起的尘埃非常害怕。狼突然来到,伸着脑袋看着他说:“先生一定有志于救天下之物的吧?从前毛宝放生小白龟而在兵败落江时得白龟相助得以渡江活命,隋侯救了条蛇而得到宝珠,龟蛇本来就没有狼有灵性,今天这情景,何不让我赶紧待在袋子里得以苟延残喘呢?将来什么时候(我)如果能出人头地,先生的恩德,是把死救活让骨头长肉啊,(我)怎么会不努力效仿龟蛇的诚心(相报)啊!”
过了很久,扎着牦牛尾巴的旗子渐渐消失了,车马的声音听不见了。狼估计简子去远了,就在袋子里面发出声音说:“先生可考虑了吧。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拔掉我臂上的箭,我要走啊!”先生动手放出狼,狼咆哮着,对先生说:“刚才被看山人追赶,他们来的太快,所幸先生救了我,我非常饿,饿了没有食物,也终将死掉玩完。与其饿死在路上,被众野兽吃掉,不如死在看山人手里,成为贵人家的盘中物。先生既然是墨家学士,累得从头到脚都是伤,(不就)是想为天下作一点贡献吗,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让我吃而保全我的小命呢?”便伸嘴舞爪,向先生(进攻)。
过了一会,路上没有行人,狼非常谗,望见老树直立在路旁,对先生说:“可以问这老树。”先生说:“草木无知,问它有什么用?”狼说:“只管问它,他会有话说的。”先生不得已,向老树作揖,详细叙述(情况)始末,(然后)问道:“如此,狼应当吃我吗?”树中轰轰响发出声音,对先生说:“我是杏树,当年老农种我时,只费一颗果核。过了一年开花,再过一年结果,三年有合掌那么粗,十年有合抱粗,到今天,二十年了。老农吃我,老农的老婆孩子吃我,外到宾客,下到仆人,都吃我。还在市场卖我谋利。我对老农有非常大的功劳。如今我老了,不能花谢结果,惹得老农恼怒,砍伐我的枝条,剪除我的枝叶,还要把我卖给木匠店换钱啊。唉!(我这已)不成材的朽木,老态的光景,但求免除斧凿的杀戮都不行。你对狼有什么功德,就指望免死啊?这样(的情况)本来就应当吃你。”正说着,狼又伸嘴舞爪,向先生(进攻)。先生说:“狼违背盟约啊!约定好问三位老人,现在(只)遇到一棵杏树,何必马上就逼迫呢?”再一起前行。
一般的时候,少年时筋骨颇为健壮有力,老农卖一把刀换到了我,让我做群牛的副手耕种田地,等到(我)长壮了,群牛日渐老而无力,凡事都由我来承担。远远望见(一个)老人(男子)拄着木杖过来,胡子眉毛洁白,衣帽(打扮)修仙雅致,应该(大概)是有道之人。先生又喜又惊,丢下狼前去(见老人),啼哭着下跪拜倒,说道:“乞求老人一句话来救我活命!”老人询问原故,先生说:“这狼被看山人逼迫,向我求救,我实际上是救了它。现在它反而要吃我,怎么央求都不行,我又要死在它手上。想稍微延迟一下,约定决定这事在于三老。最初碰到老杏,强迫我问它,草木无知,几乎杀了我;其次碰上老母牛,强迫我问它,禽兽无知,又要杀我。现在碰上老人,岂不是天下没有丧尽斯文人啊!斗胆乞求(您)一句话救我活命。”因此在手杖之下磕头,爬着听从老人的示下。老人听了,叹息再三,用手杖扣击狼说道:“你错啦!别人对你有恩而背叛他,没有比这更不好的啊!儒家说,受人恩而不忍心背叛的人,他为人子必定孝顺,又说虎狼也知道父子之情。如今你背叛有恩的人到如此地步,就是屏除父子之情也没有如此的啊。”便厉声道:“狼赶快滚,不然,将用杖打死你!”
狼说:“老人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请让我把它说清楚,希望老人您屈尊听一听。当初,先生救我的时候,捆绑我的脚,把我封闭在袋子里,(还)压上诗书,我曲着身子不敢喘息。(他)还编造谎言说服简子,他的意思可能是要让我死在袋子里,而独自窃取这好处。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吃他?”老人看看先生说:“果然这样的话,这
狼说:“老人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请让我把它说清楚,希望老人您屈尊听一听。当初,先生救我的时候,捆绑我的脚,把我封闭在袋子里,(还)压上诗书,我曲着身子不敢喘息。(他)还编造谎言说服简子,他的意思可能是要让我死在袋子里,而独自窃取这好处。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吃他?”老人看看先生说:“果然这样的话,这后羿也是有罪啊。”先生认为不公平,具体地说出他把狼装到袋子中的怜惜狼的意思。狼也巧辩不停来取得胜诉。老人说:“这都不足以令人信服。试着再把狼装到袋子里,我看那情状,果然是困苦不?”狼欣然按照他说的办,伸脚给先生。先生又绑了狼放进袋子里,扛到驴背上,而狼没察觉到什么。老人趴在先生的耳朵对他说:“有匕首没有?”先生说:“有。”于是拿出匕首。老人用眼神示意先生拿匕首刺狼。先生说:“不是害狼吗?”老人笑道:“禽兽背叛恩德如此,还不忍心杀,您的确是仁者,然而也够愚蠢的啊!跟着一起跳进井里救人,脱下衣服救活朋友,从对方来考虑是好,那和置自己于死地有什么不同!先生就是这类人吗?仁慈得陷入愚蠢,本来就是君子所不赞成的啊。”说完大笑。便抬手帮先生操刀,一起杀死了狼,(将狼)丢弃在路上后离去。
《九色鹿的故事》:
古代,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波斯商人的骆驼队因遇风沙袭击而迷路,忽然出现一头九色神鹿给他们指点方向。九色鹿回到林中,听见有人呼救。原来一个弄蛇人在采药时不慎落水。九色鹿忙将他驮上石岸。弄蛇人感恩不尽,九色鹿只求他别将遇见它的事告诉别人,弄蛇人连连答应,还对天起誓。波斯商人到了古国皇宫,与国王谈起沙漠中的奇遇,谁知王后听了,执意要取九色鹿皮做衣裳。国王无奈,张贴布告:捕到九色鹿者给予重赏。弄蛇人见利忘义,向国王告密,并设计将九色鹿引入包围圈。当他假装再次落水,神鹿闻声赶来救他时,守候的武士们就万箭齐发。谁知九色鹿发出神光,利箭都被化为灰烬。九色鹿向国王揭露弄蛇人忘恩负义的丑恶行为,国王深为不安。弄蛇人吓得胆颤心惊,连连后退,跌进深潭淹死,恶人终究得到应有的惩罚。
农夫与蛇:从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蛇,以为它冻僵了,于是就把它放在怀里,让它苏醒过来。蛇受到了惊吓,等到完全苏醒了,便本能地咬了农夫,最后杀了农夫。农夫临死之前非常后悔伤心地说:“我想要做善事,却由于见识浅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因此遭到了这种报应啊。”
东郭先生与中山狼的故事,并不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故事。他最早出现在唐代,明代的《合刻三志》中,称“中山狼”故事的作者为唐代人,也就是说最早在唐代已经有关于此故事的雏形。而后又经过几代发展,最终至明代形成完整的杂剧话本。而九色鹿的故事,出现在敦煌壁画《鹿王本生》中,而敦煌壁画最早建于北魏,后至隋唐达到顶峰。所以“九色鹿”的故事可能最早在北魏时期就已经出现,而且故事本身带有浓重的西域风格,主人公基本都是来自西域。而最后一个农夫有蛇的故事则是来源于古希腊的民间传说《伊索寓言》中。《伊索寓言》成书于公元前年左右,故事内容也比较简单,不再过多赘述。
为什么把这三个放在一起比较,因为我前一段时间看了日本心理学大师河合隼雄的著作《民间传说与日本人的心灵》,觉得非常有意思,所以突然想起来把这三个类似的故事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三个故事都是一个人(主体)营救另一个主体(人),当主角是人时,被救的就是动物(狼和蛇);当主角是动物时,被救的就是人。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二者在凸显生物的极恶本性时,分别选择了不同的物种最为参照物。两个故事凸显狼和蛇生性贪婪、无耻、恩将仇报;一个故事凸显人性之丑恶丝毫不亚于畜生。在此角度上,三者并无明显之差异。
第二个就是三者的结局不同,也可以说是来自中国的故事与西方的故事,明显呈现出了不同的结局。在中山狼和九色鹿的故事中,恩将仇报的人或动物,最终都死于非命;而在农夫与蛇的故事中,农夫最后被蛇所害且临死前还在反省自己不该救下蛇。这一不同甚至有些相反的结果,颇有可探讨的趣味。
首先,中山狼和九色鹿的故事,似乎都呈现了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话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佛家的理念,他们的理念即是轮回,相信来世,所以他们笃信善恶终有报。其实这两个故事也正是佛家理念的凸显,北魏及隋唐时期,正是佛教在中国大肆发展的时期,期间虽有灭佛的运动出现,但整体来说,佛教是呈上升趋势的,而统治阶级也在有意无意之间,利用佛教来麻痹人民,使之寄希望于来世而安于现状。而农夫与蛇出自伊索寓言,彼时的希腊正是奴隶制度蓬勃发展的时期,希腊的黄金时代,正是在所谓的城邦民主制度下出现的。然而民主针对的只是少部分人,奴隶是没有享受民主的资格,所以我不负责任的推测,农夫与蛇正是希腊奴隶制度下,人民安于现状的一种体现。明知贵族阶级压迫,却还苟且偷生,忍辱负重,最终丢掉性命才幡然醒悟,可惜为时已晚。
中西三个情节相同而结果背离的故事,呈现的是二者不同的时代特征。农夫与蛇将“恶”赤裸裸地展现出来,而中山狼和九色鹿似乎是在麻痹人民,使之相信善恶有报,业果轮回而隐忍眼前的苦难。表面上看,似乎是农夫与蛇更悲剧,实质上来看,农夫与蛇似乎更具积极意义,他冲破禁锢,展现罪恶;而中山狼和九色鹿表面上是在惩罚罪恶,实际上却是在禁锢思想。
以上纯属个人瞎扯,不负任何责任(狗头)
希望大家多提意见,我随缘更新,大多数时间不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