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其实还有后半

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022/4499988.html

俗语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是汉语言词汇里为群众所创造的。与瑰丽的诗歌相比,俗语更加的通俗易懂,所以它在群众中流传的更加广泛。

同时,由于俗语是口口相传的,所以俗语的创作者往往是不详的,并且每个地区也有根据地区特色而形成的俗语。

俗语一般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它们常常涉及农业、天气、家庭、为人处世、亲朋关系等等。

笔者今天要为各位介绍的这句俗语,就是跟为人处世有关的,它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句话常常被人们引用,所以很多人都对其比较熟悉。不过各位知道吗?它其实还有后半句,至于后半句是什么,笔者在此先卖个关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句话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很好理解,说的就是:那些看着可怜的人,他的身上也会有令人觉得他可恨的地方。

春秋时期的郑庄公,他故意纵容自己的弟弟共叔段的种种越矩行为,后来共叔段发起夺权行动,以失败告终,只能被迫的在外流窜。

郑庄公明明知道自己弟弟的行为不妥,但他并不纠正,反而是纵容他这样做。

有些人可能觉得郑庄公这样做多少有点不厚道,身为兄长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弟弟。

可这共叔段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固然可怜,但他仗着自己母亲的宠爱,处处与自己的哥哥作对,最终连自己哥哥的王位也要觊觎,所以即使他后来被迫逃离郑国,在很多后人眼中,他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而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这样的人也很常见。你在街头上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他看起来枯瘦、面如柴色、两眼无光,看到他的人的都觉得他可怜。

然而,在这样的“乞丐”中,也有曾经生活富裕,但好赌成性最后败光家产的人;也有明明四肢健全,却偏偏想要凭借自己的可怜,谋取别人的同情,然后不劳而获的人……

我们与他们这辈子可能也只有这一面之缘,我们几乎不可能了解这个人真实情况是如何,他之前可能是个大善人,也可能是个杀人犯。

那些年老但孤身一人、无子女照料的人。他们之中可能有的是自己的子女不孝、不愿意供养他们;也有可能是子女不幸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而其中还有一种典型的一类人,他们子女尚在,但他们仍然是孤身一人。

看到他们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可怜,事实上,当岁月的痕迹不断的在人身上加深,然后占满整个人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同情。

然而这样看着可怜的老人,他们实际上可能是年轻人喜欢打骂子女,给子女留下不灭的阴影、倚老卖老的人,他们的后辈不要说去赡养他们,记恨他们的更多。

二、可恨之人,亦有可悲之苦

正如标题,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后半句正是可恨之人,亦有可悲之苦,不妨自我反省一下。

这后半句更多的是想表达人的多面性。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人是复杂的。

一个做了很多坏事的人,他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可他作恶的初心,可能只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过的更好。

有人或许会说,那他为什么要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幸福?我们都知道,在谋求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不要以伤害别人作为前提,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可以毫不费力的拿到五百万,并且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而你拿到的五百万是别人的钱,你会怎么选择呢?

如果你的亲人被坏人杀掉了,给你一个把那个坏人折磨至死的机会,你会要吗?每个人心中的道德枷锁是不一样的。

笔者说并非为了恶人说话,人是个复杂的生物,一个杀人犯的初心可能只是为了自己孩子报仇,等待他的是法律的审判,而不是我们片面的觉得他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亦有可悲之苦。我们看待一个人、审视一个人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眼前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在你能完全了解始终的时候,不要轻易的给一个人下结论。

在《伊索寓言》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普罗米修斯在造人的时候,他将装看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人眼前,装看自己缺点的口袋放在身后,所以人往往喜欢评判别人,不记得审视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