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真正厉害的人,克服内心的贪婪,变成

#贪婪#

《伊索寓言》中有句话:“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

贪婪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心不足,蛇吞象。凡贪婪之人,多数是利欲熏心

新闻报道,一个经济效益较好的小厂,职工们拼死拼活干一年,好不容易盈利三十万元,可厂长却将这笔钱买了一辆车自己享用,并到处吹嘘说:“别看厂子小,咱也有车。”

职工们愤怒地骂道:“职工拼命干,挣了30万,买个乌龟壳,坐个王八蛋。”

内心贪婪的原因

缺乏安全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当个体缺乏安全感时,他们的焦虑可能表现为贪婪。

这种焦虑可能源于内心的创伤或他人的忽视,如购物狂试图用不断地买买买填补心灵的空虚或内心的不安全感。

错误的价值观念

为了潇洒走一回,不惜拿青春赌明天。游戏人间的人永远不会满足,得陇望蜀,有了金钱,想要房子;有了房子,想要权势;有了权势,想要美女;有了美女,想要婚外生子;即便应有尽有,也不会满足。

心理学的得寸进尺效应:贪婪的危害性,欲望不断膨胀

“在心理学中,得寸进尺效应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贪得无厌。

得寸进尺效应是由心理学家弗里德曼通过一个社会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指:当一个人的欲望和要求得到满足后,这个人就会不甘于现状,变得得寸进尺,产生更大的欲望和更多的要求。

和珅:因为贪婪害了自己

和珅,清朝乾隆年间的政治家、商人,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职,可见权倾朝野。

和珅又是清朝历史上资产最多的官员,贪污巨大,成为后人眼中的权倾天下、富可敌国的“贪官之王”、“贪污之王”。他同时也是十八世纪的世界首富,后被嘉庆皇帝赐死。可见贪婪的杀伤力和迷惑性巨大,会使一个人步步深陷它的漩涡中不能自拔。

如何改变贪婪的本色

一、知足常乐

老子曰:咎莫大于不知足,祸莫大于贪得。

解释: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

有些人拥有稳定的生活,进一步想追求安逸;拥有安逸的生活,还要追求奢侈的物质享受;拥有丰富的物质,还要追求名利和权势。

贪婪是个无底洞,贪婪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幸福。

人的痛苦大多源于贪念,别让过多的欲望影响自己的幸福。

钱永远也挣不完,福永远也享不尽。人生的苦乐根植于我们的心,若要活得潇洒快乐,先要不起贪心、不动妄念。

得到需要的,是福;贪图过多的,成了累。原本能吃两碗饭,贪图美味佳肴偏要多吃一碗,导致消化不良。

我们不要盼望别人给予我们什么,也不要期盼自己所想要的都能追逐得到,要学会自食其力,懂得知足常乐,懂得享受现在所拥有的,体验每一刻美好的时光,珍惜当下身边的陪伴。

二、保持觉醒,时刻反省自己的起心动念,可克服贪念。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圣人和伟人都擅长反省自己。反省,是个觉察内心的过程。观察自己每时每刻的起心动念。检查自己的内心是否升起贪念。

上一秒,贪念升起,下一秒,将它熄灭。

人性是复杂的,贪婪也未必全是坏事,可将它转化成事业前进的动力

为什么王健林说定个小目标,先赚一个亿。网上有各种吐槽,却没人说这是贪婪?

因为他说了目标这两个字,通常有目标意味着有计划、时间轨迹和事物的发展过程。

清楚贪婪和格局大、美好的愿望、追求卓越等之间的关系,你自然明白了贪婪的意义所在。

洛克菲特说,成功与失败的间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而仅仅是一念而已,是看谁有强烈的贪婪,谁具有这种力量,谁就能焕发并施展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尽力而为,超越自己。

有贪欲时,与其懊恼,不如将其自我转化,自我拐弯。

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困局,开拓人生新境界。

格局大的人正视自己的贪念,把不满足、贪婪之心,当作成功的动力,激励自己前进,成为卓越的自己。

今日话题:你对于人生是复杂的,贪婪可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怎么看呢?

图为网上下载,不妥联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