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问题无小事,尤其是人们的生活条件变更好,对学生的教育也更加重视,一点小事情也会“由点及面”,从而引起较大的变化,更何况还有“毒绘本”“毒教材”等,也让家长变得“杯弓蛇影”。
学生的教育往往源于多方面因素,家庭教育和教师教育缺一不可,再加上课外扩展、三观素质等,才能让学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成为只会学习的“机器人”,但是市面上的图书、绘本等质量参差不齐,一不小心便可能受到“毒绘本”的影响。
若只是色彩和质感等有差距也就罢了,但若是翻印错字、漏字,甚至连原有内容都翻译错误的话,那显然也是不被允许的,若是影响到学生的认知与思维,那更是家长难以接受的事情。
童话书内容露骨且大胆惹质疑,家长直呼没眼看,出版社回应牵强!低龄段学生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那阅读课外书籍也很有必要,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其中积累文化知识,还能塑造正确的三观与审美。
但一位家长却在网上吐槽,直言某童话书内容过于露骨且大胆夸张,“这是什么离谱的书,怎么能给孩子看”!据悉,该童话书是孩子姥姥在某直播间买的,名为《佩罗童话》。
但家长按照惯例为学生讲故事的时候,越讲越觉得不对劲,内容涉及到“国王喜欢上女儿”“国王杀害往后”等等情节,家长也表示,大人都不一定能接受,孩子咋能读这样的童话书呢?
而童话书内容露骨且大胆惹质疑,家长也直呼没眼看,出版社也给出了相关回应,但回应却有点牵强,表示是该童话书可能是按照原文翻译的,语言表述方面可能会有所出入,但出版社还表示,该书是内容是通过审核的,也在学生接受范围内,不然是过不了审的。
不得不说,一番回应看似什么都说了,却又什么都没说,但换个角度想,本就是西方童话书,内容与表达自然也会与国内文化有所差异,所以家长也没必要大动肝火。
更何况童话书难免要进行夸张的描写,自然形容起来也会更加“美化”事物,所以家长在读故事书前,不妨先做好功课,有选择性的为学生选择更好的故事书。
童话书蕴含人生大道理,家长需认真审阅,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小故事往往蕴含着大道理,恰如小时候读的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等,都能够在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传输学生正确的三观与思维,并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刻下深刻的记忆。
家长可要读懂故事书背后表达的含义和道理,而不是讲完就不管了,那也不亚于“牛嚼牡丹”,尤其是故事的核心要抓住,虽说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全员好人”,总会有“对照组”,但家长正确的思维才更重要。
笔者认为,童话书取材不同,表达的形式也有所差距,遇到不好的故事家长不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表达出故事的核心,还能够加以创新等,而不是“照本宣科”的读给学生,那意义并不大。
童话书并不是“非黑即白”,家长与其过度解读,摆正个人心态更重要很多家长惯于将世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不想让学生见识到太多的不好等,但显然意义并不大,毕竟太阳照耀不到的地方就会滋生黑暗,有美好也会有恶劣,恰如童话书一般,有恶龙自会有勇士。
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也要不断提升,接受更优质、先进的教育资源,才能够传输学生更正确的思维与想法,而不是家长“脑袋空空”,那又谈何让学生拥有个好成绩呢?也应了那句“歹竹难出好笋”。
但家长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童话书,那自然会觉得漏洞百出了,毕竟童话书是给学生看的,家长自然也要更好的代入进去,但若是家长“鸡蛋里挑骨头”,那看到的故事也会是片面的。#教育爆款制造机#写在最后:不同的童话故事,也能传输学生不同的含义与道理,但很多故事为了更生动形象,自然内容也会略显夸张一些,但家长也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接受更端正的思维教育,而不是干巴巴的读着故事书,也连真正讲的事情都不知晓。
话题:你认为童话书适合学生阅读吗?
记得点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