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带孙子,不仅快乐,更是共同成长北京

北京中科白颠疯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祖辈带孙子,这在我国是一个极其普遍,几乎是必然的现象。但祖辈怎样带好小孩儿,却是一个大问题。大人以为小孩什么都不懂——大人什么都懂,却不懂小孩。因为不懂小孩,于是有的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要什么给什么,把孩子带成“小霸王”、“小公主”;有的则限制过多,孩子成了谨小慎微的“胆小鬼”。李钟秀的《祖孙乐》,写了祖母带孙子过程中的快乐。她在自序中说,带孩子使她能“细细地品尝施爱的丝丝缕缕。人性的美,在呵护一个幼小的生命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祖孙乐》,李钟秀著,李滨声绘,中国妇女出版社

孩子们的画

《祖孙乐》讲了许多带孙子(包括带儿子)的体会,其中不乏尴尬趣事。

孩子们心里的世界,常常不为大人所理解,大人只觉得孩子在胡思乱想,因而指责孩子。其实,这正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开始。

奶奶指引小孙子鱼丸看峨眉月。两岁的孩子懂什么峨眉月。但,他发现月亮没了,于是说:“月亮掉下去了。”

奶奶对大孙子桾桾说,不洗手,细菌进你肚子里,你会得病。5岁的桾桾完全不懂什么叫“细菌”,却立马画了一幅画《细菌做游戏》,画了他想象中的细菌。

奶奶不懂孙子,孙子却猜透了奶奶。鱼丸要吃棒棒糖,要吃巧克力。两岁的孩子,怎么想要吃什么就给什么?不能惯这毛病。再说,糖类这东西,也不能多吃。于是奶奶使出惯技,佯说:“不知棒棒糖在哪里。咱们请土拨鼠帮忙找找。”岂料,孙子边哭边喊:“土拨鼠找不到,是奶奶给藏起来的。”奶奶想不出,两岁半的孙子,怎么就识破了自己的“诡计”?

有时候,孩子的认识可算是精辟。

“到《伊索寓言》家做客”,这是鱼丸对奶奶说的。用成人话说,就是想看《伊索寓言》这本书。鱼丸奶奶惊喜的是,她的孙子没说要看《伊索寓言》,而是说好久没有去《伊索寓言》家了。他把看书,包括看图,视作串门儿。鱼丸奶奶一面赞赏孙子聪明,一面扪心自问,我怎么就没想到用“串门”的方式,鼓励孙子学会读书。成年人心目中的“读书”是一件庄重的事,他们用成人的语言对两三岁的孩子论述读书的意义、宗旨、目标等等,振振有词。孩子听得一头雾水,于是他们就被电子游戏“拉”走了。

《祖孙乐》,乐在彼此了解,彼此欣赏。一天,鱼丸举着一幅画说:“奶奶,这是送给你的。”奶奶看这张似符似画的“作品”,不禁问道:“这是什么?”鱼丸说:“这是我画的字,过年给奶奶买好东西。”

看看这幅画,圈圈画画,是鱼丸画的字。他还不懂什么叫“写字”,但他看过奶奶写字。写也罢,画也罢,只是表述不同,至少鱼丸知道世界上有“字”,“字”是画出来的。奶奶高兴地接受了孙子的“画”,并在这个“乱码”上,画了两个笑脸,表示对孙子好意的感谢和对他画的字的赞许。鱼丸又在两张笑脸上各添了两条腿。

这场景多温馨呀!这是奶奶了解孙子,在一张谁也看不懂的画上与孙子互动,爱也在其中了。

▌《祖孙乐》的插图,李滨声绘

奶奶和孙子一起成长

《祖孙乐》通书体现了祖孙的共同成长。

为了能听懂大孙子桾桾所说的“精灵世界”,奶奶陪桾桾在玩具店买小精灵时,向老板请教这些小精灵的相互关系,也就是桾桾说的“进化”。为了能与小孙子鱼丸交流,奶奶又恶补了《星球大战》《银河护卫队》《蝙蝠侠》等作品。

她还要把自己幼儿时学的童谣,去粗取精地修改。《拉大锯》是多少年来大人带孩子普遍使用的一首童谣。她精简了一些旧的词句,加入了现代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孩子爱听也增长了见识。

▌改编的《拉大锯》,李滨声绘

年,奶奶曾经为辅导两个儿子看地图,认识国家,编写了地图歌,内容有香港、澳门“盼”回归的字样。年带大孙子时,香港、澳门已经回归,就将“盼”字改为“已”字。年小孙子5岁了,又该教他看地图了。这时国土面积已延伸至海岸线,也加强了对物质遗产的保护。于是奶奶再次修改她的地图歌。

孙子常常以画表达他们的思想。桾桾在5岁时画的画,《细菌做游戏》《精灵世界》等,想象力相当丰富,奶奶看了很高兴,认为这些画如果参加儿童画比赛定会得奖。我看过桾桾儿时画的画,确实很不错。后来桾桾在上建筑大学时,喜爱上了音乐,唱歌、弹吉他,还会写歌、谱曲。李钟秀说,他小时候,我没有发现他会唱歌呀!本书所附歌曲《成长》,就是桾桾所作。

有人问:“你不想培养他们当画家吗?”

李钟秀哈哈大笑说:“怎么能看见孩子画,认为不错,就想培养成画家,为他们定终身?这哪里是‘画’,这是他们要说的‘话’,是他们内心的表白。我把这些‘画’收藏起来,为的是他们长大后,看看当年的画作,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这是‘物证’,仅此而已。画家哪那么容易培养出来的。”

在带儿子、孙子的过程中,李钟秀感受到,儿子、孙子在成长,她也在成长。她深有体会地说:“原来人的聪明也是可以持续、渐进的。除了从书本上学到知识,牙牙学语的孙子也会帮助我们聪明、再聪明。”

▌《给奶奶买新衣服》,鱼丸绘

《北京晚报》的优秀记者

我还要再介绍一下本书的两位作者。

年,北京市委要《北京日报》出一张“晚报”,于是《北京日报》从其编辑部中抽调26人组成《北京晚报》编辑部,我和李钟秀在其中,所以我们俩都在《北京晚报》开创者之列。李滨声是《北京日报》美术组的成员,当时的《北京晚报》没有美术组,由日报美术组向晚报发稿。因此,李滨声也算半个《北京晚报》的人。

李钟秀在报社同仁中有着很好的声誉。她思维敏捷,工作勤奋,出“活”又快又好,是报社的主力记者之一。她于年回到她喜爱的新闻工作岗位,到《中国妇女》杂志(英文)当编辑,不久任编辑部主任,年任代社长。年1月被全国妇联任命为《中国妇女》出版社社长,同年6月加任全国妇联宣传部长。

年4月,李钟秀被评为全国优秀妇联干部和全国“三八”红旗手,在人民大会堂从国家主席杨尚昆手里接过奖状。这样一件荣耀的事,她从不在朋友中提及,我也是最近才得知。李钟秀在《北京晚报》工作时间最长,是在《北京晚报》成长起来的优秀记者,因此这也是《北京晚报》的荣誉。年,她辞去宣传部长一职,专心做出版社社长的工作,年退休。

由于在《北京晚报》养成了“急急风”的习惯,退休后产生更大的惯性。李钟秀说:“我是被生活抽起的陀螺,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我旋转得越来越快,似乎无法停歇下来。”她说被生活抽动而不停旋转,退而不休,并非因生活所迫,而是被国家快速发展所鼓舞。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获悉李钟秀知识广博、文思敏捷、口齿伶俐,聘请她做“客座”主持人,签约三年,每周有六档节目,谈人生感悟,谈中国妇女在改革开放中所展示的英姿。这都是她在生活和工作中积累起来、谈不完的话题。年,她又策划并主持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年中国妇女读物与形象展”,向大洋彼岸介绍中国妇女。参与社区活动,也是她退休后生活的重要内容。她主要参与社区的讲座活动,重点介绍中国民俗和北京历史,在、连续两年荣获北京市西城区“百名志愿者之星”的称号。

《祖孙乐》是李钟秀出版的第10本书,其中有6本是她在退休后写作的。都说妇女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事业型的,一种是贤妻良母型的——李钟秀是两种类型兼而有之。

再说说李滨声。上个世纪50年代,李滨声在《北京日报》上发表讽刺漫画,可以说风靡北京城。当时《北京日报》的社长范瑾都说,李滨声的漫画至少给《北京日报》增加了10万读者。李滨声多才多艺,除漫画外,唱京戏、书法、篆刻、做风筝、变魔术,样样都精。他的漫画,线条简洁、传神,很有特色,是漫画界中的佼佼者。

李滨声又是一位高产的画家,当年他要同时给日报、晚报画漫画,画某些文章的配图,有时是“急就章”,限时完成。这次,他应老友李钟秀之邀,为《祖孙乐》画插图,于年1月,一口气为本书画出了30幅插图。每幅画不仅与文章贴切,更有文章说不出来,只能意会的场景。“奶奶,我保护你”中的鱼丸,一副勇敢无畏的劲头,虽然很幼稚,却符合了文字作者本意:一个三岁的孩子,能想到保护奶奶,已经很难得了。再如“谁使我痛改前非”中,趴在奶奶肩头的鱼丸,极其生动地表现出了与奶奶一起看书的稚子。30幅画作,李滨声老先生回到童年,又再现童年,绘声绘色,味道浓浓,耐人寻味。这批漫画可谓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完全保留着李滨声的漫画风格。爱好美术的人可以边读边细细品味这些漫画。

李滨声今年96岁了,精神头一点没减。他还鼓励钟秀,写她童年的民俗,他说:“你写,我给你画!”

期待着。(责编:曾子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