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一串项链真的能让虚荣心失去理

《项链》是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创作于年。记得我在中学时就学习过这课,当时只是觉得女主人公马蒂尔德好可怜,为了偿还一串项链而耗尽了10年青春,很同情她。而现在读起来的感觉就与以往完全不同,这篇短篇小说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穷富两个阶层的现实差距,讽刺了主人公马蒂尔德因爱慕虚荣而操劳一生的悲惨故事,她的不幸来自于她得不到想要的人生而烦恼万千,但是她又是幸运的,是残酷的现实让她认清了自己。

《项链》讲述了主人公马蒂尔德为了去参加一次联谊晚会,她和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衬托自己的美貌,却在晚会结束后的回家路上不慎将项链丢失。她和丈夫洛瓦赛尔先生只能四处借钱,并准备买一串一模一样的新项链还给朋友。最后为了偿还债务,她省吃俭用,给人打工,整整花了10年时间才将欠款还清。在某一天的公园里她碰到了朋友,把自己这10年来吃的苦头都告诉了朋友,可是却从朋友那里得知所借的项链是假的。

莫泊桑以“项链”为主线,通过马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来启示我们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到底有多可怕,她看不清自己的真实面目,错乱摆放自己的位置,才造成如此的结局。

一、作者采用以物喻人的手法,揭示她爱慕虚荣所造成的悲剧是必然的。

小说开头写了马蒂尔德想嫁入豪门,享受奢华的生活,而这一切只是一个梦想,并未实现。因此,不得不说,她的梦想是构成她悲剧的基础,正当她对想象中的生活极度渴望而无法达成时,丈夫洛瓦赛尔先生弄来了夜会请柬;正当她打算参加晚会时,发现没有首饰佩戴,又想到和朋友借项链;正当她沉浸在夜会上的兴奋时,突然发现项链丢失了;正当她花了整整10年还清项链所借欠款时,却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一系列情节都在层层递进,把人物性格的内在变化刻画的一清二楚,结局让人感到意外,却在情理之中。

因此,莫泊桑运用了三次铺垫来说明项链是假的,首先是马蒂尔德和朋友借项链时的爽快答应,其次是在项链丢失之后,找同款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的话:“我只卖出过这个盒子”,最后是马蒂尔德还项链时,朋友没有打开盒子看,随意一放。

那么,为什么马蒂尔德会有这样的结局,就是因为爱慕虚荣,所谓的面子。

在19世纪80年代,法国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当权的大背景下,他们对人民榨取剩余价值,政府也是腐败贪污,资产阶级追求享乐和虚荣,成为一种很不好的社会风气,使小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中的地位受到动摇,他们为了摆脱现状,跻身于上流社会行列,很大一部分人在资产阶级的竞争中遭遇悲惨。

如果马蒂尔德在丢失项链之后就和朋友和盘拖出,不为那点可怜的面子和膨胀的虚荣心着想,就不会花法郎购买项链,也就不会牺牲10年青春。

正如《伊索寓言》里的山鸡,它天生美丽,五颜六色的羽毛,让人赞叹不已,因此为这一身华丽的羽毛非常自豪,特别怜惜自己的美丽。它常在水边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欣赏自己的舞姿。

曹操当政的时候,有人献它一只山鸡,先是请来乐工,又是端来美食,都没能让山鸡起舞歌唱,后来曹操儿子曹冲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找一面大镜子放在山鸡面前,于是山鸡鸣叫、扭动身体、舒展步伐,翩翩起舞。山鸡一直对镜自赏,忘记了疲倦,无休止的跳舞,最后累死在地上。马蒂尔德也是一样,当虚荣心过剩时,面子过不去,最终付出了10年的青春用来偿还一串项链之后才让她变得清醒,回到了现实的空间。

莎士比亚说过:“轻浮和虚荣是一个不知足的贪食者,它在吞噬一切之后,结果必然牺牲在自己的贪欲之下。”

可见爱慕虚荣就像藏在身体里的寄生虫,在无形之中摧毁着我们的意念,让我们忘了现实中的自己,活在虚幻缥缈的世界里。虽然我们无法做到完全不爱慕虚荣,但是最起码要现实一点,不要因为过度错误的爱慕虚荣而活的那般劳累。

二、莫泊桑字里行间的语言:说明了马蒂尔德渴望改变命运的无力感。

莫泊桑在《项链》里的用词既敏锐又准确,采用了3个场景(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把马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全过程具象化,每个场景都带有一种含蓄的语调和讽刺的味道,把主人公马蒂尔德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她是一类穷人渴望改变的刻板模型的代表,作者运用关键词(想着、渴望、每当等)的重复和强调来体现马蒂尔德思想的细微变化过程,比如她对于自己的居家布置经常让她感觉喘不过气和她想象精致豪华的房间和仆人伺候的情景两者之间及她没有漂亮的衣服和渴望打扮成仙女等的鲜明对比和心理反差,展示了马蒂尔德想改变命运却无能为力。

下面我们看一下小说中的句子:

洛瓦塞尔太太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像样的首饰,而这些又是她天生就喜爱的东西。她最渴望的生活就是把自己打扮得如同仙女一样去讨男人们的喜欢,让女人们羡慕,让自己成为人上人。

莫泊桑笔下的马蒂尔德是生活在虚无缥缈之中的,这段文字不仅写出了马蒂尔德追求奢华生活的欲望,还对下文和朋友借项链来满足舞会上短暂的爱慕虚荣心理奠定了基础,为马蒂尔德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

“没有像样的首饰”、“天生就喜欢”、“渴望的生活”等词句,写出了马蒂尔德极度膨胀的虚荣心,她认为拥有这些是一种成功,正因为这些让她在后来的晚会上疯狂地表现自我,陶醉其中,才让她没有注意到项链的丢失。

“她觉得自己原本就是为了享受奢华的生活而来到这世上的,可命运却在不断地捉弄着自己。她没钱打扮,所以朴素,也因此而很少出门。”这些都极力的表现了马蒂尔德想摆脱命运的桎梏,摆脱那种平淡寒酸的生活,成为上流社会被人羡慕的人。“她陶醉在这千载难逢的欢天喜地之中,把所有的妩媚和妖娆都展现了出来。她让男人们疯狂,让女人们嫉妒,让自己忘记了自己洛瓦塞尔夫人的身份”,表现出她对上流生活很有自信,这种虚荣心是社会环境下的必然产物。莫泊桑用常态的表情、行为和举止等表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和本性的自然。

弗雷斯蒂埃太太一下子抓过马蒂尔德的手说:“我亲爱的马蒂尔德,你知道吗,我的那一串是假的,最多只值两百法郎!这件事确实怨我,我当时为什么不告诉你呢?好了,没事了,过两天我会开一张四万法郎的支票给你,以补偿给你带来的不幸。哎,我可怜的马蒂尔德!”

这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在10年后的某一天,马蒂尔德见到了朋友,在谈话中得知“项链是赝品”,这一结局暗示对马蒂尔德的命运起到了“意外之中”和“情理之中”的双重作用。莫泊桑为了使情节更加震撼人心,特意安排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为了让这个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在上文就给出了必要的暗示:朋友弗雷斯帝埃太太把项链放在了很显眼的地方,暗示它不是很贵重;珠宝店的老板说:只没出个盒子,并未卖出过项链,也为项链是赝品这一结局埋下了伏笔。而这些暗示,其目的不在于衬托结尾的意外,而是使这一意外更加合乎情理。

莫泊桑的《项链》描述的主人公马蒂尔德,透漏出当时社会劳苦人民的缩影,每天奔波于解决生活的温饱当中,却终究生活在底层社会的痛苦当中。其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情感跌宕起伏,主题思想引人深思,让读者读后受益匪浅。

三、适度的爱慕虚荣并不会对人生的造成的伤害,相反可刺激催人奋进。

爱面子人皆有之,然而,过之则变成爱慕虚荣,会扭曲人的自尊心。因此,适度的爱慕虚荣并不会对人生造成伤害,相反还可以刺激人奋发向上,可是,如果一个人爱慕虚荣的心理过度膨胀或者扭曲,那就会让人误入歧途,甚至堕落。

爱慕虚荣指贪图表面的光鲜亮丽,是一种幻觉,是自尊心的放大和扭曲,用以满足自己内心的某种渴望或是为了吸引周围人的注意,进而掩饰自己内心的缺陷。它是一种攀比心理,最终因不能拒绝诱惑,被诱惑所奴役。

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爱慕虚荣呢?因为在一定程度上的爱慕虚荣,可以催人更加奋发。

正如《项链》中的马蒂尔德在还清10年的债务之后,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神情笑了。这个笑容是她对债务偿还后的轻松感,充满了自食其力、丰衣足食的愉悦感。假如回到以前,她基本是不会露出笑容的,是现实让她不再幻想,真实的活着,使她的生活更加丰盈而富有意义。虽然马蒂尔德是爱慕虚荣的女人,但是在还债之后让她重新摆正自己的心态,重新自在快乐的生活,这就说明爱慕虚荣在一定程度上是催人奋进的。

适度的虚荣心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心理学上有一种“吸引力法则”,即只要你希望,而且你相信自己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最后你就会变成一个那样的人。

季羡林也在《虚荣心作福》一文中有过这样一段话:虚荣心的好处之一,便是让人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是,不能把虚荣心当成一面放大镜,无限地扩大自己的缺陷,否则容易导致过度的自卑心理,这对自己的学习可能难以产生促进作用。

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爱慕虚荣都会实现。小的适度的爱慕虚荣会让人身心愉悦,积极进取,而毫无理智的爱慕虚荣,终究会在虚荣的死水中越陷越深,丧失自我。

4、我们为什么要明白爱慕虚荣的可怕,为什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奥斯卡经典电影《蓝色茉莉》,影片中的茉莉就是这样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她结识了富商哈尔,生活高调,每天游走在灯红酒绿的上流社会,从来都没有过烦恼,但是她却不知道这样的奢华生活,是哈尔用不义之财换来的,依然还是一副挥金如土的样子,直到后来哈尔的风流事被传遍,茉莉失宠,情绪崩溃,为了报复哈尔出轨,情绪激动的茉莉将他的不正当交易告诉警方,最终其被捕,罪行累累的哈尔欠债太多,选择自杀,瞬间茉莉的荣华富贵消逝而去。

最后茉莉在无奈之下居住在妹妹家里,茉莉的妹妹与她截然不同,虽然她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不是特别宽裕,男友也很贫穷,但妹妹依然爱的自由,她很不理解妹妹,但妹妹觉得只要快乐就好,有钱没钱并不重要。

之后,茉莉的生活迎来了转机,在朋友聚会上认识了富豪老王,她谎称自己的老公意外去世,自己有正经的工作,表现出一个完美女性的形象,老王以为茉莉是一位温柔、完美的女人,经常一起约会,而茉莉并不让老王去妹妹家接自己,谨慎的掩饰自己的生活,防止谎言被识破,正当他们挑选结婚戒指的时候,妹妹的前夫把茉莉的丑事全部说出来,老王完全没有想到茉莉的富贵生活都是编造的谎言,两人争执不断,关系彻底破裂。同时她也没有赢得继子的原谅,因为这一切悲剧都是茉莉爱慕虚荣造成的。如果茉莉像妹妹那样,懂得知足,不盲目追求爱慕虚荣,就不会这样不幸福。

茉莉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又有多少人和茉莉是一样的,落入虚荣的黑洞不能自拔,很少有人领悟到平凡的可贵之处,只有懂得珍惜每一天的生活,才配拥有幸福。其实,我们不要把财富当作是衡量自己能力的唯一标准,衡量我们的人生标准有很多,比如社交的能力和处世的态度等,千万不要觉得不富有就矮人一等,人都是平等的,爱慕虚荣的行为是一个人自卑心理和偏见在作祟。

一个人真正的财富是自己的内在,不是光鲜的外表,不要做马蒂尔德和茉莉那样的人,他们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