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大家没有读过《伊索寓言》整本书,也对《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蚊子和狮子》《北风与太阳》这些寓言故事极为熟悉,他们早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可是这个故事的真正寓意是什么呢?
在给具有本科学历并且已经具有相当工作阅历的中年企业家教授经济学写作时,我每引此例让他们分析看法,无一例外的都是痛批农夫。并做出如下陈述理由:帮人首先要学会分清好坏。然后还要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让自己不受伤害。鞭挞了那些恩将仇报的恶人和帮助恶人的伪善的人。告诫我们不要与坏人打交道,因为狐狸也会哭泣、蛇也有落难的时候,所以这则寓言告诫我们要明辨是非。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了,他们的本性也不改变,千万不要对他们心慈手软。
人们善于借助网络来寻求答案,一查度娘,铺天盖地都是这个表述。这则寓言我们中国每个人在小学就学过,本意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成年人给出的答案都惊人的一致?
在去小学教学调研时很留心这个有趣的现象,我特意把问卷发给整个小学个学生,结果很有意思。越是高年级的孩子即五六年级的孩子和成年人的看法比例雷同程度高,而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基本都是看法走向反面,在幼儿园的幼儿在听完故事的反馈中更是没有批判农夫的。
那么这样的调查结果,是否说明幼儿和低年级儿童认知低幼化,高年级和成年人对农夫和蛇这个故事的寓意更能认知接近实质?为什么年龄越大,越容易把蛇当作恩将仇报的恶人,而把农夫当作帮助恶人的伪善的人?
其实,农夫就本来身份而言,是明摆着应该知道并且明确知道蛇的危险性,冻僵的蛇在农村并不是稀罕物。可是农夫还是救了这条冻僵了的蛇,难道是明知故犯?或者不辨是非,心慈手软?说农夫是帮助恶人的伪善的人,这是伊索要告诉我们的吗?
很明显,伊索透过这个故事想传达出另外一个层面的意思。就是农夫代表一种有力量的大善人道,而蛇代表另一种需要帮助的身处厄境的人或者势力,在人们身处厄境时,作为有力量的大善人道当然会义无反顾的帮助以期挽救。那种情境之下,大善的力量方代表谁还会在是否去救这个问题上反复揣虑?更不会因为害怕恩将仇报而见死不救。倘若真的害怕被反咬一口,那么还有谁会去救助那些流浪的猫狗?伪装的善良,能伪装多久?能为了伪装自己宁愿送掉性命?我想没有谁这么傻,也没有谁这么爱伪善,伪善的人都是自我利息为上,哪里像农夫这样选择自己把自己善死了。
基于以上分析,《农夫和蛇》的故事应该批判的不是农夫,他代表那些给困境中需要帮助而施以援手的人,而蛇是以德报怨甚至恩将仇报的那部分人,也即做了大爱之事的人不应该被批判,要批判的是那些卑微时受助而后变成白眼狼的甚至翻眼狗的人。
按照这样的逻辑分析,历史上蛇这样的人何其多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更喜欢漂母饭信这样的感恩故事。蛇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的动物自然属性,真正危险的是人。人是特别复杂的动物,人性更复杂,仔细想想,谁一辈子没有遇到过一次像蛇一样的人?这是否是伊索想暗示我们思考的呢?
也由此可见,人越成熟世故,越容易冷眼观世界,也就越容易看不到世界的本来面目。
如果从现实来分析,被砍伤的医生陶勇,被砍死的女医生杨文也都是农夫一样具有大爱的人,该谴责追责甚至判刑的是谁,大家都懂得。
我国不遗余力的帮助其他诸多国家,象加拿大,瑞典,非洲,印度等从某种程度来说都是蛇,他们获益之后不承认甚至攻击我们,难道错的是我们中国吗?相信国人心中早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