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心灵之旅
籍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的一首《观书》写尽了读书之趣。一书一世界,一书一人生。翰墨飘香远,读书滋味长。中原名师培育对象朱惠平小学语文工作室“经典共读”和“个性赏读”,引领成员品读经典,书海撷珍,潜心阅读,幸福起航。
品墨香,徜徉书海筑灯塔
一本好书,一次次畅快的悦读,一次次智慧的洗礼。
阅读人:朱惠平
阅读书目:《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是年6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创作的一本教育学经典著作。
阅读感悟:
儿童的智慧在指尖
经典的魅力在于常读常新。第一次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是25年前刚踏上讲台,现在又将《给教师的建议》放在案头是因为参加中原名师培育对象燃梦行动共读经典,一边翻动书页,一边对照反思。
书中第43篇(培养儿童热爱绘画)、第44篇(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第45篇(教儿童用左右手工作)都提到了动手。“手与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成为从事创造活动的聪明工具,成为思想的工具和镜子。”儿童的智慧在指尖。
来吧,语文教学动起手,让孩子画起来!儿童画是通向逻辑认识道路的必要阶梯,有助于发展对世界的审美观点,可以激发孩子的形象感。刚入学的孩子识字写字量有限,不妨用“日记画”记录生活,画下景物,那是观察在说话;画下表情,那是真情在流露;画下瞬间,那是内心在感悟……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读文字、读构图、读色彩、读联系,不妨也模仿着读写绘,画出属于自己的绘本。“思维导图”画起来,让思考的连续性、深刻性、批判性、发散性看得见;在画中学会联想思考、类比思考、形象思考、辩证思考、系统思考。组词,一字开花;说句,多角度、多层次;阅读,单篇学习画、单元复习画、整本书阅读画;习作,选材画、谋篇画、细节画……
来吧,学校教育动起手,让课程全起来!坚持全面发展、全面育人的理念,全方位打造“五育并举”的课程。五彩社团开设起来,吹拉弹唱,踢打拍跳,做写刻画……为学生打开不同的窗,定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定会发现无限的可能,定会遇到那个最好的自己。项目学习做起来,围绕一个主题,打破学科的壁垒,画、探、放、做、舞、演、创、说、奏、写……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在项目中融合学科知识,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升综合素养。
来吧,让孩子动动手,唤醒大脑中那些沉睡的区域!来吧,快快解放学生的双手,要知道,捆绑了他们的双手,就等于束缚了他们的智慧!
一本好书,一泓清澈的泉水,一场清醒的精神之旅。
阅读人:刘玉
阅读书目:《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它出自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之手。斯科特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阅读感悟:
书香润我心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滋润我们的心灵,读书是我们重要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母亲,在一定意义,读书就意味着教育。
在阅读心理学书籍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心理学的有意思之处,简简单单的一幅画,就能够看穿一个人的性格;简简单单的一处沙盘摆设,就能够看透一个人的内心。这些让我着迷,而更加让我痴迷的,是我通过阅读一本本的心理学著作,我慢慢认识了自己,发现了人性的奥秘,知道人一生最难的其实是认识自己。只有当我们认识自己的时候,才能够更好的面对周围的人和这个世界。虽然认识自己这条路还很长,但我已经开始启程,我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工作和育儿当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读弗洛伊德使人看清原始的生命力,读教育心理学让人认识教育的本真。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看待自己。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这本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书籍——《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乍一看会觉得是一本心灵鸡汤,其实它是一位美国的著名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书里都是纯干货,书中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成熟。作者认为,一个人成熟最大的标志就是是否具有自律性,是否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如果这两个问题你搞明白了,你就离人生的成熟就很近了。而生活中有很多人就宁愿在不成熟中徘徊,宁愿在痛苦中打转,就是不愿意走上这条少有人走的路,走上这条用自律和爱铸就的通向心灵成熟的路。
人生苦难重重,这本书开篇就告诉我们“人生苦难重重,我们生老病死,确实有一大堆的苦难等着我们”,但是有很多人天然的就理想化的认为我不该承受这些苦难,而自律的定义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当一个人能够自律,能够用积极的心态承受痛苦解决问题的时候,他就趋于成熟,要做到自律有四个原则,今天在这里我只跟大家阐述书中的第一个原则叫做推迟满足感。在我们教育领域,为什么我们说学习成绩对一个孩子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比较重要的,不是说学习成绩好才有机会,而是一个孩子能够耐下心来把这个课程学好,就是延迟满足感能力的一种表现,而那些不能够坐下来学习的孩子,他分分钟都会说我要去玩,我不学习,所以他人生当中总是在绕着困难走。在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就总是不爱学习,父母也不怎么管他,他甚至有几次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逃课,让学校和家长都担心至极,而他的父母每次除了去打骂他,没有任何的沟通和教育。我跟他深入的谈了几次,了解到他就是贪玩,总是在上学路上,想满足自己贪玩的心,而一想到学习任务的枯燥与繁重就想逃离,我告诉孩子,这就是不能够延迟满足感的表现,跟他谈了很多这样的危害和自律的好处,我不知道我的语言是否有魔力,也不知道能够让他坚持多久,但是我至少看见了他在这段时间里的进步,学习成绩也开始慢慢提升。有一些深刻的道理你如果能够说到孩子的心坎中,再调皮的孩子也会认真倾听。
放在育儿中同样如此,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是延迟满足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比如父母爱打孩子,爱冲着孩子大喊大叫,就是不懂得延迟满足感的父母,就是他希望立竿见影他希望打一顿,喊一声,你立刻就好了,但实际上,这种方式是最糟糕的。有耐心的父母,是能够陪着孩子一起来面对困难的,能够陪着孩子一起经历童年时的痛苦,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能够被父母陪伴面对各种各样的痛苦。他会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忍受的。
我也在书中学会了一些心理学名词,比如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比如我们老师们都知道的课本中的一个角色——祥林嫂,她觉得一切问题都是她自己的责任,她就是一个典型的神经官能症患者,这本书的精彩之处非常多,所以我说这本书适合我们一读再读,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幽幽书香润我心,丝丝书韵溢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可缺少的功课,让我们坐在书桌前,阅读书籍,感悟人生,让书籍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一本好书,一次欣喜的发现,一次幸福的心灵之约。
阅读人:王晓玲
阅读书目:《小学语文分类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分类阅读教学研究》是年11月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渝中名师王小毅。本书共十三章,每一章分别从“理论研修”和“课堂实践”两个角度探讨一个文类的阅读教学。明线是分类阅读教学的两大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暗线是分类阅读教学的两大策略——“因体而教”“以学定教”。
阅读感悟:
多维度思考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作为中年级段的起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转变和跨越。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系列的阅读书籍,从三年级开始,呈现不同文体的阶梯状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想象丰富的童话故事到蕴含智慧的寓言故事,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热情稳中有进。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的寓言类整本书有《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随着整本书阅读课程化、课内化理念的深入,一线教师如何确定“快乐读书吧”栏目下不同书籍的教学价值和目标,如何利用在校时间指导学生高质量的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和评价,需要我们从实际教学出发,结合学情、课标、文体特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多维度的思考,让教师的教学目标指导更清晰,学生的阅读收获更高效。
寓言的定义:寓言是一种寄托了深刻道理的简短故事,作者往往把要寄寓的道理或教训,借助一个虚构的有趣故事表达出来,具有明显的劝导或讽刺意义。寓言是形象性的故事与哲理性寓意双重结合体的一种文学样式。
(一)基于寓言故事文体特征的思考
(1)寓体与本体的双重性
(2)结构紧凑,篇幅短小
(3)语言简练,情节虚构
(二)基于课标中对第二学段阅读要求的思考
(三)基于本单元语文要素、园地落实的思考
(四)基于快乐读书吧阅读要求、阅读能力、习惯的思考
(五)基于以上内容的综合分析,寓言故事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目标定位:①能产生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