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给勋爸发一个视频,内容是小勋边吃饺子边看书的模样。勋爸说,小家伙不错,有前途。
我看着也甚感欣喜,那是因为在训练他自主阅读的路上,我真的走了太远、太久了。
他还在我肚子里时,我就开始给他讲故事,一直讲到现在。听故事他是非常愿意的,家里的书也是堆积如山,里面的内容他如数家珍。外人见了都夸一句:你孩子好喜欢看书呀。
其实他老娘心里苦兮兮,因为这哪里是他喜欢看书呀,是他老娘每天读得口干舌燥换来的他“小百晓”称号。
不过呢,最近他自主阅读兴致突然大涨,就连吃饭时都舍不得放下书,老母亲真是偷笑好久。虽然时间哗啦啦的过去,上学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但我居然出奇的冷静,没有像平时那样“快点行不行呀”、“别磨蹭啦”、“要迟到啦”……
足以看出,他爱上自主阅读,为娘有多开心。
今天早上看的《中国寓言》是一套类似我们小时候看的小人书,小小一本,里面有文字、有图画,一本书讲一个或两个小故事。
我们一说起寓言就会想到“伊索寓言”,其实咱中国也有自己的寓言故事呀,比如这套由获得“中国漫画金猴奖”的詹同老师绘制的《中国寓言》,里面选取了11个来自各个名族的传统寓言故事。
包括:不听话的山羊、金斧头、两只小猫、狐狸学老虎、小鸽子救火、小鸡和她的朋友们等等。
那么读这些小小的寓言故事,意义在哪里呢?
一、寓言故事对大人而言
这里面很多故事爸爸妈妈们肯定都听过,现在孩子又把这些故事给传承下去了,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吧。
我每次看到小故事后面写的“来自某某族的民间故事”这句话,总是感触万分。思绪一下飘到了儿时的夏天,和几个小伙伴躺在晒场里的竹躺椅上,听我奶奶讲那些她小时候听她妈妈说过的故事。
那些老故事我翻来覆去听了很多遍,但每次都觉得好有意思。
就像现在,我再来看这些寓言故事,也还是会觉得很好玩。对于孩子来说,好玩的是故事;对于大人来说,好玩的是儿时听故事的那段回忆。
也许几十年后,等我们的小孩长大了,他给自己孩子读故事时,也会想起儿时的经历,然后会心一笑。
这就是阅读最大的魅力吧。不止是文化传承,也是记忆的载体。
二、寓言故事对孩子而言
“寓言”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就是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寄寓在一个小故事里,让读者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比如《金斧头》,告诉我们不要贪心、要善良;《两只小猫》告诉我们要互相包容、团结;《狐狸学老虎》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盲目跟从,要有自己的判断。
小勋现在二年级,不需要我引导,他自己完全可以领会故事中的含义。这套书可以在孩子三四岁时,父母读给他听,引导他积极向善的品质;也可以像我们家一样,等孩子识字后,他自己读,自己领会其含义。
自己读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对语文成绩太有帮助了。
二年级上册的语文书里就好几篇故事:《大禹治水》、《狐狸分奶酪》、《寒号鸟》等。
所以这样的寓言故事和学校课本正好是吻合的,也符合孩子自主阅读的规律:从简到难、小故事大道理。
学故事就意味着要开始做复杂的阅读理解了,比如联系上下文解释成语意思、某某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续写故事……
我每次看到这样的题都觉得:才二年级就这么难吗?小勋肯定不会写。但没想到,他每次都完成得很好,并且对词语的理解和解释,让我意外到怀疑他从哪抄来的正确答案。
也许这也是长久阅读积累的效果吧。
虽然我总是说,阅读不能带有功利心,而是以培养阅读兴趣为主。但其实,阅读确实可以带来“功利”,比如语文的阅读理解。
《中国寓言》里面那些陪伴过爸爸妈妈们童年的脍炙人口的故事,现在又可以陪伴孩子了。
当然,我最开心的是:小勋终于成为小书迷了。不过,早晨上学果然迟到了,他是踩着铃声进校园的。我悄悄给老师发一条信息:小勋今天迟到了,请老师惩罚他,好让他长长记性,下次不敢再迟到。
这么一写出来,我好像立了一个心机girl的人设。不过,管他呢,书得看;迟到了,该有的惩罚也得惩罚。
此乃老妈和孩子斗智斗勇长征路上的一小步而已,小意思,小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