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愿你温柔,且有力量

唯愿你当温柔,且有力量。当温柔具备了力量,便可抚平人生的伤口,拥有了一往无前的勇气。——卡耐基

1

前段时间,我上了几节心理学的课程。

给我们上课的老师简曼讲了一段自己非常难忘的经历。

小时候,她在老家上学,一个班有七八十位学生,老师根据学生的成绩来排座位,也根据学生的成绩在自己的心中进行排位。

简曼属于那种成绩不上不下的中等生,也是最容易被老师所忽视的那种学生,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写一写自己将来要考什么大学。

简曼写的是:“北京大学”。

老师看她写的是北大,就笑得特别开心,还特意拿起来向同学们展示:“同学们,你们要向简曼学习啊,看看人家,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是却敢考北大啊”。

老师说完,同学们哄堂大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简曼每次想到这件事,都觉得很伤心。

后来,她爸爸妈妈把她接到了北京,她开始在北京上学,在北京,每个教室只有二十几位学生,老师不以学生的成绩论高低。

但简曼依旧对老师心怀恐惧,有一次她在课堂上走神,老师喊了她的名字,下课之后,老师把她叫到了办公室,她害怕极了,心想,老师肯定是要惩罚我,甚至是叫家长。

到了办公室,老师笑着向她招手:“简曼,你过来,伸出你的手来。”

她忐忑不安地伸出手掌,以为老师要打她,但是老师却轻轻地在她的掌心里放了一枚非常漂亮的戒指。

老师说道:“这是送给你的礼物,戒指还有引以为戒的意思,希望你以后每次看到这枚戒指都能想到要好好认真听课哦。”

说到这里,简曼声音哽咽,泪如雨下。

她说,这一刻,是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此她认真学习,她希望将来能够像老师一样,将温暖和爱意传递给更多的人。

后来,她真的如愿地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北大以心理系硕士研究生毕业,成为了一名心理学咨询师,她说这一切都得益于那位对自己温柔以待的老师。

林清玄在《你心柔软,却有力量》中写道: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是啊,一颗温柔的心,是柔软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温柔的心,可以安抚排山倒海的情绪,可以安顿暴跳如雷的情绪,可以容纳令人无奈的误解。

拥有这样一颗温柔的心,便拥有了面对生活繁杂、困苦的无限力量。

2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意思是全天下最温柔,最柔弱的东西,方能驾驭天下最为坚硬的事物。

正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之所以能够承载一切,正是因为具有包容万物,与世无争的柔情。

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太阳和风比谁的力量更强大,彼此争持不下。

此时,有一位行人刚好路过,两人便比拼谁先将行人的衣服脱下,谁便赢。

大风不屑的笑道:“这还能难道我?”

于是,开始呼呼地吹风,不料,行人却将衣服裹得更紧了。

这下,轮到太阳上场了,它只是将自己的热量暖洋洋地晒在行人的身上,不过一会,行人便感觉到热,自己将衣服脱了下来。

风倍感惭愧,才发现自己如此刚硬的方式并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反之,像太阳一般的温和,效果却出其不意。

其实在生活中,也同样如此,我们经常会对爱人,亲人使用命令般的语气,结果就是使事情变得更糟。

若是用温柔的态度请求,不仅会得到回应,也使得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有一件广为流传的趣事:一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与老公闹别扭,老公气得关门不出。

半天过去,女王怕老公在里面闷坏了,心疼地叫老公开门,说:“快开门,我是女王。”对方硬是装聋,不开;女王又说:“我是伊丽莎白,请开门。”对方仍不理睬她。女王灵机一动,温存地说:“老公,开门,我是您的妻子。”

整日生活在英女王的影子下的老公,受压抑已久,听了如此温柔的话语,如沐春风,于是忙眉开眼笑地开门迎妻:“进来吧,夫人。”

你看,最能打动人心的,是温柔。

俗话说:“硬石头还要软绳子来勒”,没有人愿意接受一个硬邦邦的人,或者语言,让别人先从心理上卸下防线,再用恰当的方式去解决,事情就很容易成功。

做事太过强硬,既不能完成目标,很多时候还伤人伤己。

只需换个方式,借用柔的力量,夫妻之间能和睦许多,朋友之间也能顺心许多,以小力胜大力,利人利己,皆大欢喜。

强硬,让人屈服;柔,却令人臣服。

3

很喜欢这样一段文字:

“年轻的时候,以为温柔只是一种温雅柔顺的性格,成熟之后才明白,温柔其实是一种能力,一种自行消化自己负面情绪的能力,温柔也是一种心态,一种以最大的善意理解对方的乐观的心态。”

温柔的力量,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一位郁郁不得志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了一所专门为问题少年所设置的再教育学校。

这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其实也是一所充满暴力的监牢。在这里,校长是牢头,所有学生都是囚犯。没有人被善待,恶意与暴行无处不在。

在马修到达学校的第一天,一位老师就被学生用石头砸伤了眼睛,血流如注,当他问他上一任老师为什么要离开时,对方卷起了袖子,默默地露出手臂上一条十几厘米的伤疤。

在这里,施行简单粗暴的“行动——反应”原则,也就是犯错对应惩罚。

老师和家长对这群孩子都不抱希望,校长甚至说:永远不要指望他们变好。

马修老师却反驳道:永远别说永远,希望就在前方。

别人看到了孩子的顽劣、不可救药,而马修却看到了他们的闪光点。

马修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年龄,以及长大后想从事的职业。

他们有的想当消防员,有的想当拿破仑,有的想成为一个热气球驾驶员。

每个孩子的梦想,都是那么美好。

更美好的是,马修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也重新点燃了内心希望的星星之火。

有一天,孩子们唱歌骂马修是秃顶,马修不仅没生气,还很兴奋地意识到:

他们虽然唱得不怎么样,可是他们爱唱。

于是,他成立了合唱团,并针对每个孩子的音色分出高中低音,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池塘之底”的这群“问题儿童”,看起来劣迹斑斑,但马修却一语道破天机:小可怜们只是需要理解罢了。

马修清楚,这些孩子,最需要的是爱。

无论他们做过怎样过分的事情,其实都是在表达,一个孩子不被认可的不满,不被重视和疼爱的自暴自弃。

他无条件地给予了孩子们爱,让他们知道自己值得被爱。

就像马修到学校的第一天,就看到小男孩派皮诺站在校门口,马修问他:你在干什么?

他用稚嫩的声音回答:我正在等着星期六,我的父亲会来这里接我。

父母双亡的他,就这样固执地等在校门口。

马修到来后,给了他父亲一般的爱,每天晚上给他盖被子,让他免受其他孩子欺负。

他也把爱,分给了每个孩子,这群习惯被责骂惩罚的孩子,终于在爱中变得柔软。

后来,马修被迫离开学校,孩子们一边高唱马修教给他们的歌,一边将纸飞机撒得漫天都是。

派皮诺拎着自己的小行李箱抱着自己的小熊,追赶马修:“你可以带我走吗?”

他承认了自己是孤儿的事实,也最终等到了要等的人。

马修带派皮诺离开了,他们走的那一天,刚好是星期六。

电影里有一段话特别感人: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爱,而知道自己值得被爱,正是救赎的开始。

在马修来“池塘之底”之前,这群被老师和家长放弃的孩子,都有很深的匮乏感。

他们从大人眼中看到的,是失望、厌弃,所以他们自暴自弃,在问题孩子的路上越走越远。

而马修却告诉他们:

你值得享受宽容和善意,你值得被爱、被期待,你值得一切美好的东西。

而这,也正是这部影片教会我们的,同时也是最打动我们的。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被爱、被善待。

4

温柔并不是胆小懦弱和逆来顺受,也不是一味地妥协迁就,凡事不讲原则。而是懂得克制、包容,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用更温和婉转的方式来化解干戈。

温柔,是用心来感受的一种魅力,犹如一坛封存的老酒,无需摇动,只需将坛口轻轻开启,芳香就会流溢出来,让人心醉神迷。它柔和却闪亮,是人性中最耀眼的品质。

一直相信,温柔的人内心深处总隐藏着一种明媚的力量,充满了对世界的仁爱、宽厚和理解。

愿所有温柔的人穿过坚硬与黑暗,最终迎来柳暗花明、拨云见日,拾得更多的爱与光、美与善。

也希望,余生,我们都能被爱、被善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