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那条蛇背锅两千年,是时候为它

自媒体短视频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253-1.htmlloveall

大家都知道《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的故事,故事讲述一位农夫在寒冷的冬天发现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他心生怜悯,把它放到自己怀里,用身上的热气温暖它。蛇苏醒后非但没有感恩农夫,反而咬了他一口。农夫临死前后悔地说:“我怜悯恶人,我该死,应该受到报应。”

伊索寓言多用动物拟人,蛇也因此成为冷血、忘恩负义的代名词,背负着千古的骂名。

事实上,蛇并不是忘恩负义,而是习性一向如此:冬眠醒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吃东西,农夫不了解蛇的习性,盲目地想为蛇取暖,却吵醒了蛇,蛇被惊醒,农夫的结果必然是被咬。

人类有情感,所以农夫会去体恤蛇。

而蛇正好相反,它与人类的大脑构造不一样,反应自然不一样。

地球上生物的大脑一般分为三重:本能脑、情感脑和理智脑。

蛇属于爬行动物,它只有一个“本能脑”。

本能脑的结构很简单,只有一个原始的反射模块,可以让爬行动物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只会依靠本能行事,遇到危险要么战斗、要么逃跑,遇到猎物就捕食,遇到心仪的异性就追求等。

爬行动物既没有情感也没有理智,体温随外界变化的特性也让它们无法在寒冷的环境中活动,但依靠这种简单的本能反应,它们进化生存了下来,比如鳄鱼、蜥蜴、蛇等。所以很多学者把本能脑也称为原始脑、基础脑、鳄鱼脑、蜥蜴脑,或者干脆叫爬行脑。

与人类能产生情感共鸣的是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不仅让体温保持恒定,还进化出了情绪。有了情绪的加持,哺乳动物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趋利避害,大大提升自己的生存优势,比如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愉悦情绪可以增强同伴间的亲密度,伤心情绪能引来同情者的关爱等。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喜欢把猫和狗当成宠物,因为它们的大脑里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脑科学家称之为“情绪脑”,很容易和我们产生情感上的交流。猴子经常被人类当作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所以情绪脑通常也被称为猴子脑。

人类相较爬行、哺乳动物来说,除了拥有“本能脑”、“情绪脑”以外,还在大脑前额区域进化出了“新皮层”,这个新的脑区称为“智智脑”。它让我们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高等的生物。

不同生物的大脑构造不一,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反应。

所以在《伊索寓言》中,蛇不知道感恩为何物,只会以本能的反应出击,这是它的本性而己,而愚昧的农夫竟然以为蛇和人类一样有善恶之心,会知恩图报,结果使自己命丧黄泉。

如果这位农夫懂得一些大脑的知识,就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