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中3篇讽刺人性的故事,仅百余

《伊索寓言》中3篇讽刺人性的故事!三篇短短百余字的故事,写出人性中贪得、险诈、逐利的丑陋面,宛如一声声警钟,敲响在耳边。1.碗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夏日午间,酷热难耐,一行筋疲力尽的旅行者,发现了一棵梧桐树。他们走进树荫,躺下休息。他们抬头看了看树,纷纷对它评头论足:“这棵树不结果子,对人类而言,也就没什么用处。”梧桐树听了,打断他们道:“多么不知感恩的人类!你们眼下正享受着我的恩惠,却还对着我挑三拣四、指手画脚!”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可惜,有些人常常对“一碗米”的恩情视而不见,比视而不见更可怕的,是习以为常。一旦哪一天这恩断了,反倒会招致抱怨,甚至仇恨。这是人性中的顽疾。《伊索寓言》通过这故事,提醒我们,做人,常抱感恩的心。2.有一种险诈,叫借口猫捉到一只公鸡,想找个借口吃掉它。它指责公鸡半夜啼鸣,搅扰大家睡眠。公鸡辩解道,它是为在清晨唤醒大家去干活。猫又说:“你违背伦理道德,到处交配。”公鸡又辩解道,它只是竭尽全力,为让主人得到更多鸡蛋。这下,猫丧心病狂地喊道:“那么你认为,因为你做什么事都有理由,我就不该吃你了吗?”有一种委屈,叫理由;有一种险诈,叫借口。很多时候解释并没有用,因为对面的人开口前,已经打定了主意。所谓的借口,只是它行凶的理由。站在“道义”的借口上行凶的人,比拿刀杀人者,更险恶。3.人生是利益的竞赛?渔夫在河里捕鱼。他在河上横开大渔网,然后,用绳子拴住一块石头,用石头击起水来。他用这种办法吓唬鱼,慌不择路的鱼便会自投罗网。有个当地居民见他这么做,便责怪他把水搅浑了,使得他们喝不到洁净的水。渔夫反驳道:“不把水搅浑,那我就只好挨饿了!”对利欲熏心者来说,手段比良心更重要。但更多时候,其实是围绕利益的相互争夺。从某种角度上看,人生就是一场围绕生存资源的竞赛。为什么《伊索寓言》能影响欧洲千年?《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其价值并不亚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悲剧。多个小故事中,开口说话的是动物,但表现的却是人性。它不仅仅是讽刺和批判,它展示的是人性的复杂面。这也许印证了名著与童话之间的本质区别。扁平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是立体的哲学森林。众人智慧的注入,必然会形成超越时代的解读。这是为什么《伊索寓言》能被评为影响人类文化的本书之一,很多西方作家、诗人、哲学家都从小得到过它的滋养。很多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像《农夫与蛇》《披着羊皮的狼》《龟兔赛跑》等,都能在《伊索寓言》中找到原型。家里有5-12岁孩子的家长,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