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情商?
情商由“自我觉察”、“自我控制”、“自我激励”、“共情”和“人际关系”五个方面内容组成。
今天我深入为大家讲解“自我觉察”和“自我控制”两个部分内容。
什么叫自我觉察?
就是对情绪的一种自我觉知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能感知自己情绪的一种能力。
一个具有“自我觉察”能力的人是不是指那些对情绪很敏感的人?
举一个例子:
有一次,一个女人弄丢了最喜欢的钢笔,居然心烦意乱了好几天。
还有一次,她看到一家昂贵的女鞋店大降价的广告,于是兴奋不已,立刻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跳进汽车,驱车三个小时赶到这家位于芝加哥的女鞋店。
这样情绪敏感的人在团长的课堂中也会经常出现。
在我的导师团里,有一位特别爱哭的女学员。
几乎我每次做个案示范的时候,她都会抢着举手,要求成为案主。就算我没有选择她做为案主,在做个案的时候,案主还没有哭,她倒先哭了起来,而且哭得比案主还大声,还悲伤。
总之,自己或别人的一点小事,她都十分敏感,情绪经常写在脸上。
这种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就是具有“自我觉察”能力的人吗?
我们再来看看什么叫“自我控制”?
讲述一个故事。
加里激怒了他的未婚妻艾伦,因为他对任何情绪表达都无动于衷,艾伦感觉不到来自加里的温暖,好像他的情绪总是一片空白似的。
虽然加里在谈论科学或艺术时,可以眉飞色舞,但一谈到感受,加里就哑口无言。
尽管艾伦努力地从加里身上发掘热情,但加里总是无动于衷。
在艾伦的坚持下,加里去看心理治疗师,他告诉治疗师:“我天生不会表达感情。”
在被问到情绪状况时,他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没有强列的感觉,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像加里这样的人在中国也有不少,他们的情绪不会有太大的起伏。
这样的人是不是就是“自我控制”能力很高的人?
我想很多人都会以为这就是高情商的人,因为,对那些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历史一向是赞赏有加的。
比如《论语》中讲过令尹子文的故事,说他“三仕为令尹(yǐn),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这段话的意思是,这个叫尹子文的人,三次升迁面无喜色,三次遭贬面无怒色,认为这个人称得上“忠”。
可是,这样深藏起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不上脸,他们没有愤怒,没有悲伤,没有欢乐,难度这样的人就真的是高情商的人吗?
当然不是!
敏感的人和与情绪隔离的人都是情商有缺陷的人。
过度敏感的人往往会被情绪控制,心理学用“吞没”来形容这样的人,当情绪来时,只有情绪,没有人,因为人被情绪完全吞没了。
这种人的情绪主宰一切,他们常常被情绪所掌控,无力逃离。
他们反复无常,意识不到自身的情绪,迷失于当中而不自知。
因此,他们无力摆脱负面情绪,无法控制自身的情绪,经常感到压抑和情绪失控。
相反,那些与情绪隔离的人呢?
在心理学叫“述情障碍”,也是一种病。
与情绪隔离的除了像前面的例子中加里那样,几乎所有情绪都没有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表现为单一情绪,最常见的是表现为单一的快乐,你会发现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很开心的样子,脸上总是充满笑容,就算是遇到难过的事,他们也不会难过,他们会及时转移注意力,把话题岔开,去找一些看起来开心的事情做或者谈论一些开心的事情。
这样的人并不是真的开心,而是不愿意去面对痛苦,也许他们在童年时生活太艰难了,为了生存,他们学会了用打岔的方式来应对那些让人不舒服的情绪。
就像有些人,房间脏了时,他们习惯把垃圾扫到沙发底,这样看起来很干净,其实垃圾全在看不见的地方。
还有一种情绪隔离的模式叫做超理智,他们习惯于用一套合理化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就像伊索寓言里的那个狐狸一样,吃不到葡萄时,就认为葡萄是酸的,这种合理化的逻辑可以让自己心理好受一点。
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去感受情绪,用逻辑把情绪隔离起来,这样看起来一副百毒不侵的样子。
不管是用那种方法隔离,这样的后果就是失去了感受生命的能力,这样的方式不是自我控制,只是一种冷漠的生活方式。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自我觉察”和“自我控制”呢?
我们先讲“自我觉察”。
萨洛维和梅耶把自我觉察概括为:“同时意识到自身的情绪,以及自身对情绪的想法。是一种对内心状态不做反应、不做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