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学会善于矫正自身的缺陷,如此方能塑

北京治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论语》中有云:“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完了!我还没有看见过这样一种人,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

在儒家思想上,每个人都应该善于省察自己,舍因自己的过失而深切自贵。孔子总数他的学生们,要“修持涵养”,也就是注重修养。在找到或发现自己的缺点时,能够及时地进开改正,这正是做事不可缺少的修养。

儒家思想提倡,人不但要善于自省,更要注重矫正缺陷,及时地完善自我。但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人们往往更容易看到他人的缺点,却对自己的视而不见,更不会主动去矫正。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寓言:人的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一只装自己的缺点;装别人缺点的口袋,被挂在胸前,而另一只口袋则挂在背后。它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儒家思想教导人们,当自己失“正”失“诚”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内自讼”来矫正错误,求得本性的复归。复归即是“自新”,就是把以往的过失化为今后的不失,这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夏朝初期,有扈氏发动叛乱,率兵入侵。夏禹见状,于是派他的儿子伯启前去抵抗。因为在禹看来,自己的儿子伯启是最好的人选,对他信心百倍,相信一定能取得胜利。但是,事与愿违,伯启却被打败了。

他的部下都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伯启阻止了他们,沉痛地劝说道:“不必了,我的兵力比他的多,土地也比他宽广,竟然打不过人家,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想来一定是因为我的德行不如他,统领军队的方法也不如他!现在我最需要做的是努力改正自己!”

班师回朝后,伯启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精神面就和生活作息都焕然一新。他每天坚持早起,工作起来极其卖力认真,每餐只吃粗荼淡饭,重视和关照百姓们的生活,大举任用有才干的贤士,尊敬有品德的君子。

如此过了一年,有扈氏竞不敢再率兵入侵,因为他已经认识到,今日的伯启己不同往日,他已成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

伯启之所以后来如此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懂得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及时进行了矫正。伯启的这一行为是非常可贵的,与孔子所说的“见其过而内自讼”是非常契合的。

每个人都会有不足和过失,但是如果能够及时改过,就可以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孔子十分强调“改过”的重要,反复讲“过则勿惮改”,意思是,犯下过错,就要有勇气去改正。

在一个美丽茂盛的森林里,有一只猫头鹰在急促地飞来飞去。斑鸠看见了后,心里非常好奇,就飞过去问:“嗨,老兄,你忙什么呢?”猫头鹰气喘吁吁地说:“我忙着搬家呢。”斑鸠奇怪的问道:“搬家?这里环境这么好,为什么要搬家啊?”

猫头鹰叹了口气说:“我实在住不下去了,所有的动物都讨厌我的叫声,我也痛恨这里。”斑鸠看见猫头鹰黯然神伤,也十分同情它,说:“你的嗓音的确很聒噪,谁听了都会不踏实,尤其是晚上,大家刚刚睡着,你却大声叫起来!你为什么不改变下呢?”

猫头鹰抬头问:“改变,我怎么改变?”“你可以先尝试改变自己的习惯,管好自己的嘴巴,然后大家就能够接受你了,你也可以在这里长期地住下去。如果你自己不做任何改变,恐怕搬家之后,也会遭遇相同的境况。

猫头鹰十分不屑,根本听不进去。后来搬到另一片森林里,同样的状况发生了,猫头鹰依然被很多动物厌烦,于是只好不停地搬家。

故事道理很简单,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及时矫正自己的不足和过失这样才能完善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对环境、对周围的人抱怨不体,却从来不肯从自身找原因,矫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人要想有所长进,就一定要懂得及时矫正自己的心态、自己的过失。一个善于矫正自身缺点的人,才能得到命运的垂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