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中,要求以“感情亲疏和事物认知”为话题来写一篇文章。当年的作文给的就是《韩非子》里智子疑邻的这个寓言。
寓言故事
说到寓言故事,比如著名的《伊索寓言》。里面就有很多广为流传的小故事,如: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等等。相传《伊索寓言》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一位名叫伊索的古希腊奴隶所著,汇集了古希腊、印度、阿拉伯等各地的民间故事。
有趣的是,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寓言故事在中华大地上也很流行,当时正值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很多很多成语都来自当时的寓言故事。比如:缘木求鱼、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等。这些故事不仅读起来风趣幽默,老少皆宜,而且还蕴含一定的道理。
这些故事在当年基本都是一些思想家为了讽刺对手、赢得辩论而采用的犀利论据。比如,庄子就曾经用猫头鹰舍不得死老鼠的寓言故事,讽刺老朋友惠子舍不得自己的宰相之位。在诸子百家中,最盛产寓言的两位就是法家的韩非子和道家的庄子,收录在他们的同名书《韩非子》和《庄子》中。其中韩非子的很多寓言,都变成了后世的常用成语,比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视死如归、老马识途等等。
韩非子
韩非子,出身在战国末期韩国的王族,和秦国著名的宰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同门学生,著有名篇《孤愤》、《说难》收录在作品集《韩非子》一书中。韩非虽然满腹才学,但命运悲惨,在秦王嬴政攻打韩国时,韩非到了秦国,很受秦皇的赏识,但李斯惧怕身为韩国人的韩非,掌权后会影响秦国覆灭韩国,以及统一七国的计划,于是和姚贾一起设计陷害韩非,导致他被关进了大牢、死在狱中。
《韩非子》故事二则
智子疑邻
(翻译)宋国有个富裕的人,因为下雨,墙坍塌了。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个富人没有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大量丢失了他的财物。他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隔壁老人偷了财物。
这个故事中,两人都给了一样的建议。为什么一个被表扬聪明,一个被怀疑是贼呢?原来是因为感情亲疏,所以富人的判断是不公平的。这也就是这则寓言想说明的道理,不要让感情亲疏来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很多考生是顺着这个思路写的,立意就是要公正、不能偏私。这种立意是很难吸引到阅卷老师的眼球。
可以尝试其他的立意,提出看似与话题相反的观点。比如,因为相信我们了解、亲近的人,比相信我们不了解、不亲近的人会可靠一些,所以智子疑邻中富人的做法是合理的。这个立意就显得与众不同。只要论述有据、言之有理。稍加文采就会是一篇高分作文。
恶贯满盈
(翻译)有人和蛮横的人做邻居,想卖掉住宅来躲避他,有人劝他说:“这人的贯就要穿满了,你姑且等待一下吧。”(听了这建议),他回答说:“我怕这个恶霸邻居靠伤害我来串满自己的罪恶啊。”于是就离开了。
言下之意,就是怕恶霸邻居害死自己。这个故事就变成了成语恶贯满盈,形容一个人的罪恶像铜钱串满了绳子一样已经达到了顶点。
根据这则故事,我们也能得到不同的结论。以这个故事为作文话题的材料,绝大多数人像这个邻居一样,有忧患意识和先见之明,不要对罪恶报以侥幸和乐观。
但也可以从反面思考,这个人的逃跑行为是不是会助长罪恶呢?如果大家都像他一样,害怕受到伤害而一味躲避。那罪恶就将成为社会的癌症、肆意增长,扩散到每个角落。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去反思,去议论。不失为有创意、有深度的一种立意。
可见寓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还是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维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