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莎士比亚拉丁文水平的提高,他开始由

有一次,老师给小莎士比亚布置的作业是用拉丁文翻译一段英文诗歌,他从家中找出了几本妈妈从外公家带回的诗集,读着这些美妙的诗歌,他入了迷。他正思考着如何把这些诗歌译成拉丁文时,突然一些颇为押韵的英文诗句闪现在他的脑海里,他就情不自禁地写了下来,读着他自己作的诗时,他有说不出来的高兴。第二天,在课堂里,按照惯例,学生必须把自己翻译的诗歌用拉丁文念给全班同学听。所有孩子都念完了,小莎士比亚站了起来,对老师小声说:“老师,我没有翻译,我自己写了一首英语诗歌,可以念吗?”他等着老师大发雷霆,甚至想到自己也许又会挨打。出乎意料的是,老师走近他,很快地读了一遍他的诗歌,然后问道:“威廉,真的是你自己写的诗吗?”“是我自己写的。”小莎士比亚有些惊慌地说。“写得不错,念给大家听听。念得清楚些,面对同学,大声念,记住,诗歌是最为简洁、美好的语言。”小莎士比亚惊喜得不知所措,他声情并茂地给全班同学朗读了自己的处女作,他觉得这是他进文法学校后最为幸福的时刻了。他也开始领略了语言的神奇魅力,“世界上竟有这么奇妙的东西,我能用它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从此,他对学习拉丁文开始有了兴趣,文法学校也不再是个讨厌的地方了。每天清晨,小莎士比亚总是充满期待地走入学校。他明白了,学校能把他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随着小莎士比亚拉丁文水平的提高,他开始由浅入深地攻读拉丁诗文,如伊索寓言、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奥维德的诗歌,古罗马戏剧家普劳图斯、泰伦斯和塞内加的戏剧等。阅读给小莎士比亚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甜美流畅的诗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常常使他如痴如醉。其中奥维德的《变形记》是最能吸引他的作品。这是一部神话故事,共十五卷,收录了大部分希腊、罗马神话,甚至包括裘力斯窑恺撒遇刺和变为神的故事,全书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古代神话世界。这部作品对莎士比亚以后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不少作品都取材于此。十六世纪末,英国作家和评论家曾经这样写道:“……奥维德那机智、美好的灵魂在口若悬河、言辞娓娓动听的莎士比亚身上得到再生。”足见奥维德对莎士比亚的影响有多大。文法学校要求学生们背诵许多古代著名作品中的名句,在高年级时也训练学生的演说技能。教师给学生传授辩论术的技能,锻炼他们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养成严密论证的习惯。老师也用种种名义要求他们撰写并发表拉丁语演说词,同时,还重视语音训练,强调语调的抑扬顿挫,富于节奏感。小莎士比亚在学校期间也接受了这种严格的训练,他自己在家还常常对着镜子练习演讲技巧,掌握了一定的演说技能。在学校一有机会,他就会去展示他的演讲才能。所以,他日后塑造的许多人物身上都有着演说家的风采。文法学校的学习是紧张而忙碌的,小莎士比亚也在学习之余找到了自己的一方天地,那就是亚登森林。茂密荒凉的亚登森林从北方延伸到斯特拉福,民间传说中的英雄罗宾汉以及他的伙伴据说就经常在这一带森林活动,他们杀富济贫,所向无敌。因此,每年五月,斯特拉福城居民都成群结队地到亚登森林去纪念罗宾汉。传说这片森林里面还居住着许多美丽的仙女和神奇的精灵,他们招引迷路的行人到她们的布满鲜花的宫殿去……莎士比亚幼年时期经常在斯特拉福周围的田野和森林里游玩,对大自然感情深厚,喜欢缠着上了年纪的人给他讲关于古森林深处的神仙鬼怪的故事和许多趣闻逸事。在他成长的岁月中,每当他感到倦怠、不快,或者受到老师或者父母的训斥甚至惩罚时,他总是会跑到森林里去感受大自然的鸟语花香,以摆脱世俗的烦恼。他的作品中也往往洋溢着大自然的气息,这也源于他对大自然的真挚的爱。在莎士比亚的少年时代,英国已经有不少流浪剧团在各地巡回演出,也有剧团到斯特拉福演出,他们演出的剧本还较为原始,有的模仿古罗马的一些悲剧,充满恐怖和血腥气氛,也有一些喜剧、宗教剧或者滑稽剧,也保留着中世纪戏剧的体裁——宗教神秘剧和寓意剧。这些新旧戏剧风格不同,旧式戏剧重在教诲观众,而新型戏剧多是冒险故事和浪漫故事,这使怀有“舞台之梦”的少年莎士比亚有机会多次接触这些风格不同的剧目,开始熟悉戏剧。他一有机会就会去观看这些演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