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读好书用心读人民资讯

受松原市作家协会和松原市实验高中之邀,在第26届“世界读书日”这个美好的日子和大家一起交流阅读与写作,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知道在座的同学们都是重点高中的高才生,都有着无比美好的未来。但就算同在重点高中学习,同学们中也会有成绩突出的和成绩平凡的。我觉得这些都是暂时的、阶段性的。我认为,无论你目前处境如何,你一定要心怀梦想,目光高远。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心里要有诗和远方。   我的人生信条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和在座的一些同学们可能有着类似的经历,当年我的重点高中之路并不平坦,可以说充满着血泪……当年我没有考上梦想中的北大,只是考上了东北师大。但我并不觉得有什么损失,我的校训是为人师表,我可能做不到,但我要尽量做到不给母校丢脸。其实人和人的差距有时并不是很大,我认为,人是最可塑造的,人总是能因努力而发生改变的。有时困难只是暂时的,只是阶段性的,可能就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你才是弱者。人只要不断努力,总有雨过天睛的时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但人成不成才?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更多的要靠后天的修炼。现在成功,不等于永远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得做到持之以恒。人的后天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无非通过两种方式:一个是自身的生活实践,另一个就是书本知识。在人类知识大爆炸、日益智能化、日益数字化的今天,后者就更为重要了。知识多元化的今日,已鲜有亚里士多德式的全才。   说到书本知识,那就绕不过阅读了。也就是我今天要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的主题:阅读改变命运——多读书,读好书,用心读。   一、多读书的重要性古代先贤们形容一个聪明人时经常两个词语,一个叫“博闻强识”,另一个叫“博览群书”,“博闻”和“博览”也就是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多读书,又可见多读书的重要性。   古人还说,天才出于勤奋,勤能补拙,天道酬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说的都是这个意思,都在强调见多识广,强调阅读和阅历的重要性。   对于写作来说,阅读和阅历真的太重要了,它能不断地激发创作灵感。说到这,我想起了莫言先生年发表在《文艺报》上的一篇文章《寻找灵感》:一向胆小的他深更半夜去野外走,去寻找灵感……当然没找到灵感,但路上偶遇的事情或者说寻找灵感这个行为本身就是灵感……谈到灵感,他说不仅在文章构思阶段起作用,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起作用。一个漂亮的句子,一句生动的对话,一个生动的细节,无不需要灵感光辉的照耀。我非常赞同他的说法,也分享给同学们。   二、读好书的必要性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史积淀,书之多早已不能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了,就算本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精神也无法彻底解决好多读书的问题。如今是数字化时代,确实是书海无涯,浩如烟海。   面对这么多无法读完的书,我们就不阅读了吗?这显然不行。   在多读书的后面,人们常常还跟着另一句话:读好书。   那么,如何做到“读好书”呢?这就涉及到阅读选择的问题了,我们要去选择好书来读。什么书是好书呢?   一是读经典,这毕竟是经过前人挑选出来的。   比如: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用他那淡淡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战乱年代顿河两岸哥萨克人悲欢离合的生活画卷。通篇文字是那样安静、平静、冷静,就像那条静静的顿河,无意渲染的文字却有着极其强大的冲击力。当一个作家从内心归属于一片土地时,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那片土地的精神、风采和传奇……   比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人与海》以写失败开篇,以写失败结尾。但海明威的真实意图,其实是要写失败中的胜利。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与老头关系密切的“孩子”马诺林,只出现在开篇和结尾。老人用一系列行动告诉了“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硬汉。《老人与海》创造了一个被彻底“打败”却因此获得精神“永生”的桑提亚哥。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   再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我认为《红楼梦》目前依然是我国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这样伟大不朽的作品,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为数不多的。正因为是这样,我没有能力来评价它。它能够赢得不同年龄和不同经历读者的衷心热爱并能吸引他们去反复阅读,它蕴藏的意义是那样的丰富,那样的深刻,需要读者不断地探寻。   再就是读新书了,就是要读一读最新鲜的好书。这个就比较难,现阶段同学们没有时间去选择和判断。那就还是以读经典为主。   三、用心读的关键性这是我今天最想说的关键问题。好书也有不同的读法。依我个人不成熟的经验,就是要不断地用心阅读经典,甚至是用心重读经典。比如说《红楼梦》吧,你初中十几岁读、大学二十几岁重读,到五十几岁再读,那可能就会是三本书了。   我认为阅读分两种:一种是浅阅读,一种是深阅读。我赞同著名作家毕飞宇的说法。他说,关于阅读,他是个老派人物。他不在乎读得多慢,只在乎能否捕捉到绵密的字句中隐藏和种种细节。他说:“在我阅读经典的时候,一个词、一个字都不愿意放过”。阅读的时候,手里最好拿一支笔。   在人类认知历史长河里,读远远晚于听。从口口相传到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诗经、荷马史诗到话本,历史也不总是一味地向前,今天又回到了听……   一目十行地读,只能记得故事梗概,很多细节就会漏掉。更多的细处都没大注意,那好书也就白读了。   也有人把深阅读叫做精读的,这也就是我说的“用心读”。   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把一些文章背下来,这是有道理的。其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们去精读,比如《师说》《劝学》《出师表》《隆中对》等,还有必背唐诗宋词五十首等。可惜我上学时不知道这个道理,经常不按照语文老师的要求去做,所以我才一直是个学习上的边缘生。教训是深刻的,我长大后来才明白一些。   所以,一定要培养阅读兴趣。我小时候本喜欢画画,但由于父亲的拔苗助长让我反感而彻底放弃了。那时书有限,我看小人书《三国演义》,长坂坡、千里走单骑、草船借箭、张松献地图等。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古代传说、动物故事等,我上学时对老师留的过多的阅读作业反感,好文章也不爱读了,导致当时连《促织》都没好好看。老师是好心,都想让自己的学生多学,但有时往往也会造成逆反心理。好在我从自己喜欢的杂书里也学到了一些东西。   提三点建议第一,如果同学们在阅读中有幸发现了一本爱不释手的好书,你一定要好好用心细读,反复用心细读,你一定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第二,处理好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关系。该背的一定要背扎实,还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做一个思维全面的人,否则读死书就成了书呆子。   第三,同学们一定不要在垃圾读物上浪费宝贵时间。在这里有一句话可以与同学们共勉:“有的人知道很多很多,但他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这样,你就会独立思考,绝不会人云亦云了。   阅读与作文的关系通过阅读,我们就会掌握更多的知识,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有所创新,就会文思泉涌、信手拈来,灵感也就容易生发出来。   在此我想简单说一下范文与原创的关系。   老师提供的范文一定是好的,要不也不能成其为范文。我上学时老师就让同学们背一些现成的范文,比如《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朋友》《我的同学》《记有意义的一件事》《论节约》等。   但范文高考时为什么往往不能成为高分作文呢?因为大家写得都一样,评卷老师就觉得不新鲜了,这样,就不会打高分了。   所以说原创非常重要,要不咋叫文学创作呢?考场上,有些好学生不满足于用现成的范文,就去创新,这才有得高分的可能,但也容易失手。有限的时间里,写出一篇有新意的作文确实很难。所以就要冒着一定的风险。但我觉得如果平时积累得多,风险并不大。我当年就经常这么做,主要是因为自己不用功,没背下来老师给的范文。   下面,我和大家沟通和交流一下我的写作,但愿能对同学们的作文有点参考价值。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文的三要素,语文老师都讲得非常清楚了。我仅就选好素材、人物塑造和表现手法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心得体会。   选好素材:侧重独特性、创新性、深刻性和核心细节等。(暖房工程并不足奇,但楼体上的鸟窝却总是挥之不去。)   人物塑造:就是几个典型事件,二、三事,不必写太多。(我、底层小哥、父亲、张大爷。)   表现手法:整体结构、语言风格、提升挖掘。“失眠像胖邮差一样罕见。”多用恰当比喻,文章这就会生动起来。(把握好一个调子,文章就自然流淌出来了。)   简单地说,凤头、猪肚、豹子尾。(凤头:我家住在平安街66号,一片祥和……猪肚:调动起很多童年的记忆……豹子尾:幻听,耳畔一直“嘤嘤嘤嘤”地叫着……)   什么样的素材才是好素材好素材就会直接引发作家的写作冲动和写作灵感。写作冲动是作家写作的一个先决条件,有了这个冲动就会随之产生写作灵感。这也就有了人们常常形容的那种文思泉涌,娓娓道来。很多人没有写作冲动,硬写,那是肯定写不好的。因为他从一开始就违背了写作规律。   我把选好素材称之为选好“酒引子”和“酱引子”(酿酒和做大酱用的),酒做成以后,酒引子却不见了;大酱做成了,酱引子却不见了。它们都哪里去了?“融”到酒和酱里去了。注意!这里绝不是“容”。有了好酒引子才有可能酿出好酒来,有了好酱引子才有可能酿出好酱来。我也非常赞成刘庆邦老师的种子说,有的种子天生就是豆芽,是长不成大树的。所以一定要选好种子。   好素材在哪好素材来源于生活。所以写作者必须要有生活。恩格斯说,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这话一直是正确的。   我个人对深入生活的理解:生活无处不在,不必刻意地去深入生活。生活无处不在,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你一定要写你了解的生活,我不赞成身在中国的你去写美国发生的故事。   只要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和思考,到处都有可写的人和事。   所以我经常说,文学就在我们身边,好素材也在我们身边。   需强调的是,好素材往往要独特,但独特不等于“标新立异”。   好素材的特点1.表面平淡,内涵极大,有着巨大挖掘潜力。这样的素材往往就是一个小人物或者一个小故事,有时甚至连个小故事都不是。这往往就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式的,别人没太在意,不以为然,作家却以自己的独特视角观察,捕捉到了,这也是所谓的作家的洞察力。这样的素材最好,比那些大素材,谁都看得见的素材要好上一万倍。作家发现这样的素材时会兴奋无比,如获至宝,这更能激发他的创作冲动和创作灵感,如鲁迅的《一件小事》《祥林嫂》。   2.深刻感人,催人泪下。这类素材一开始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促使人有感而发,容易写好,如《赵氏孤儿》《窦娥冤》等。其他门类的艺术创作也都是这样的,有感而发就更能写好,比如音乐、美术,也都是相通的。   3.丰富多彩,气势磅礴。反映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一段历史,能让作家充分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示世界观的素材。如宏大叙事作品都是这样,如《战争与和平》《飘》《静静的顿河》《三国演义》等。这样的作品很多,也很经典。   4.独特性,能提供创造空间和想象力的素材,能调动众多生活积累。   如:鲁迅的《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这个人物,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孔乙己虽然有些酸腐气,但他毕竟也是个知识分子。鲁迅也批判了那个时代,一个知识分子被打折了腿的时代会是个好时代吗?   萨特的小说《墙》,主人公并没有什么信仰或者说原则,被俘后敌人要他说出头儿藏在哪里,说出来就可以活命,否则枪决。他知道头儿有可能藏匿的地方,但他不想说,就是因为他觉得敌人可笑而无理。他只是想最后愚弄敌人一下,才说了头儿最不可能去的地方,但敌人意外地在那里找到了头儿,他意外地活了下来……莫泊桑的《项链》、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等……   写作的忌讳第一忌:虚情假意,华而不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矫情”。   第二忌:有情节无细节。即没有细节的情节罗列。很多通俗小说都有这个毛病,一味地跑故事,后来呢?后来呢?后来呢……   第三忌:有故事无创新。老故事,落俗套。如我国早年的样板戏、美国西部牛仔电影和一些动作大片。如《阿凡达》《金刚》《变形金刚》,更早的还有《侏罗纪公园》等,还有如《第一滴血》《拯救大兵瑞恩》《铁血战士》等,优点明显,是恢宏大气,场面震撼;但缺点也明显,情节雷同,个人英雄主义,正义战胜邪恶,总有些落俗套。   总之,对于高中生来说,我的意见是,在扎实学好老师课堂要求的知识点之外,再去加强阅读。中学时代扎实的基本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至关重要。   而关于阅读与写作,我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就当作今天与同学们沟通和交流的结束语吧。有些东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凡事只有用心去观察才能看得清楚。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沟通交流到这里,祝同学们学习进步,放飞梦想,做一个心向阳光、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学生!王怀宇书香润德阅读改变命运:本文来源:松原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