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与斧子的故事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一起结伴赶路。其中一个人在路上拾到了一把斧子。另一个人就开心地对他说:“真幸运啊,我们拾到了一把斧子。”拾到斧子的那人立刻纠正道:“朋友,我想准确来说,不是‘我们拾到了一把斧子’,而是‘我拾到了一把斧子’。”另一个人听到后,沉默了。就这样,他们又一起走了一段路,没走多久,那丢斧子的人追上了他们,斧子就被它原本的主人要了回去。等斧子的主人走远后,拾到斧子的那人就开始用无比可惜的口吻,对身旁的同伴哀叹道:“真倒霉,我们完了。”另一个人听到后,不以为然地缓缓说道:“朋友,我想准确来说,你不应该说‘我们完了’,而应该说‘我完了’。因为,当初拾到那把斧子的时候,你并没有将它视作我们共有的东西,不是吗?”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到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有似曾相似的感觉吗?想必是有的。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朋友”关系。显然,能一起结伴而行的人,应该不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不是泛泛之交的一般人,就算不是生死之交的知己,至少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便如此,在其中一个人捡到一样“宝物”时,另一个人在由衷地为他感到开心的同时,用到了像往常一样,他们之间惯用的“我们”一词。然而,在被朋友一瓢冷水泼醒之前,他从未深想过“我们”一词,到底所谓何意。于自己于别人,是否是同样的含义。当然,在此之前,“我们”一词都是朋友天天挂在嘴边的。那时,无论自己拥有什么东西,在这个朋友眼中,都是“我们”的,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习惯了,并未觉得有何不妥。直到今天,自己在无意中用朋友之前说话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兴奋之时,猝不及防地被朋友,用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和足以媲美专家学者般严谨的态度,纠正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一词只能用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上,不能用在他的东西上,即便是眼前,两人一起行路途中,他拾到的这把斧子……明白了,不代表就要据理力争讨回公道,把那些陈年旧事拿出来一一细算,证明如何如何。毕竟自己做不来那种事,也不屑去做。明白了,这也就够了。至少,以后不必再如此,及时止损才是上策。就在朋友在一旁为自己得到的斧子沾沾自喜之时,不曾想,斧子的主人追了上来,就这样,在朋友手中还没捂热的这件“宝物”,就这么理所当然地物归原主了。诧异地目睹完这一切之后,本不欲多说什么,之前不想讨回公道,此刻也不愿落井下石,一逞口舌之快。毕竟,那么做,除了显得自己肤浅狭隘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可朋友竟开口说道:我们完了。这个时候,如若自己再不适时地提醒一下他,可能他会觉得,我还是之前那个任他拿捏的无知之人。所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彼之答回彼之问。他应该就明白了吧。不能同甘共苦的朋友,是真朋友吗?不能将心比心的朋友,是真朋友吗?不能荣辱与共的朋友,是真朋友吗?相信各位心中已有答案,愿这个故事能让正在困惑中的人豁然开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无论如何,只要勇敢面对,就算是身上的伤痕,也能变成荣耀的勋章。愿各位都能拨云见日,一往无前。#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