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俗故事中看日本的文化

故事是整个社会的核心观点,这是《人类简史》这本书中的一个核心观点。

确实,不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歌曲,更多的时候都是在讲一个故事。

人喜欢听故事,更喜欢编故事,所以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书。

丹麦有著名的《安童生童话》,希腊有《伊索寓言》,德国有《格林童话》,中国有《神话故事》,日本就有《日本昔话》。

我们今天就重点说说《日本昔话》里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关敬吾说:昔话原本不是“读”的,它是“耳朵”文学,是家家户户冬夜的围炉边和夏夜的凉台上,由祖父母、母亲等说给他们的子孙的,这是其最一般的存在方式。

这本《日本昔话》不像安童生那样是由个人写得,而是从古至今在日本广为流传、为村中老翁、老妪们代代传讲的口口相承的故事,是日本人共有的文化财产。

日本的昔话,基本上以农民的生活为主题,讲述了底层人的真善美。

这边书看似是为孩子讲的故事,其实是把一些为人处世的观点含在了故事里。

而我们总能在这些故事里找到,带有中国影子的故事。

01和中国息息相关的故事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七夕的牛郎织女代表了爱情。

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中国的神话故事,没想到在《日本昔话》这边书也看到了类似的故事。

在本书中,《天女下凡》就是讲述一个类似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但在我看来那不是爱,而是强迫。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米开朗的年轻男子,依靠耕地和砍柴度日的他,如同往常一样去山里干活之前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喝水。

他看到了河边挂着一件美丽的衣裳,认为是一件宝物,就想占为己有。

但这件衣裳是在小河中洗澡的天女的衣服,这件衣服能让她飞回天上,没有了这件衣服她就回不去了。

所以,不管天女如何哀求米开朗,他始终都没有把飞天羽衣还给天女。

不得已,天女只好留下了和米开朗生儿育女。

直到有一次米开朗外出,天女找到了自己的羽衣,带着孩子回到了天上。

在回去之前,天女给米开朗留了一份如何能上天的信给他。

最后米开朗按照天女写得上天的方式,来到了天上。

父神对米开朗的不满意,于是各种刁难,最终把牛郎和织女分隔在了银河两岸。

故事看到这里,是不是和中国的牛郎和织女星的故事特别的相像呢?

在《日本昔话》这边书中,不仅天女下凡的故事有中国神话的影子,还有田螺长者的故事也和我们田螺姑娘的故事有点类似。

前面说到,日本的昔话是日本民众口口相传的故事。

由此可见,在日本民间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02昔话的寓言

故事之所以能口口相传,除了它有故事情节外,也因为故事本身表达了一点观点。

在《日本昔话》这本书中,每个故事,其实都有它的寓言。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故事都和好奇心有关。

比如,《鹤妻》《鱼妻》还有《母亲的眼珠》,都是和好奇心有关的。

鹤妻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嘉六的男子,家里很穷,在赶集的路上救了一只鹤。

这只鹤就化身成一个女子以身相许,成为嘉六的妻子。

这只鹤可以织出价值很高的布,靠着卖布,家里的经济情况也越来越好。

但每次鹤在织布的时候,都要去把她关在壁橱里,并且嘱咐嘉六不要偷看。

直到第二次织布时,嘉六很担心她,于是就打开了壁橱,发现自己的妻子是一只鹤。

因为真身已经被嘉六看到了,所以她就不能留在这里了。

鱼妻也是类似的故事,好奇心杀死猫,也把原本的美好生活给毁了。

可能孩子听的是故事,但是成年人听的是故事背后的寓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秘密,包括枕边人也一样。

可,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越是亲密,越不容许对方有秘密,越想主宰甚至想要改变对方。

可这边强烈的占有欲和好奇心,最终会换来什么?

就像书中的鱼妻和鹤妻的故事,最终的结果都是妻离子散。

是人都有一颗八卦和好奇心,但是没有必要强迫他人将秘密暴露在自己的面前,尊重彼此的想法,生活方式,才是维护亲密关系的重要部分。

03会讲故事的父母是孩子的幸运

多少小孩在小的时候,总是缠着父母讲故事。

而又有多少个父母在讲故事面前犯了难,甚至想不起有什么故事可讲。

此时,父母只要敷衍了事的讲完一个故事。

等到孩子嘟着嘴,一脸不开心时,作为父母才会明白故事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故事,而是连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的一种载体,也是在故事中给孩子输入更多的价值观。

孩子听的是故事,大人讲的是价值观。

而这些故事,在孩子成长阶段中,成为孩子的行为准则。

虽然很多人都明白会讲故事的重要性,但我想在生活中,真的没有人会记得那么多故事。

那此时,我就会推荐大家看看之前提到的那些故事书,以及本书的《日本昔话》。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不是每一本书都能成为阶梯的。

这本《日本昔话》就非常适合在夏夜里,孤灯下和孩子讲那些古老的故事,也能在这些故事中了解日本的风俗习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