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外用药 http://news.39.net/bjzkhbzy/191002/7508108.html■郑贵华小学时候,我积累过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如莎士比亚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那时隐约地知道,要想得到滋养,准备更上一层楼,得好好学习,多读“闲”书才行。事实证明,名人的话说得对极了。我靠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农村娃变成了一个人民教师。我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像我一样的农村孩子,于是,陪学生一起读书就成了我的使命。平日里,除了常规的教学外,我常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和同学们分享我喜欢的文章。无论是朗诵《读者》《思维与智慧》《青年文摘》等杂志里的美文,还是投影报纸、小说里的片段,学生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有时候因为特别的原因漏掉了这个环节,学生们一定会央求我另找时间补上。即使如此,这还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后来,我就把家里保存的杂志带到学校,轮流分发给学生看,并且把课前三分钟的时间留给他们,由他们每天自主推荐阅读一篇美文。时间久了,好多同学因此爱上语文课,喜欢上写作,还有同学的作文上过当地的报纸呢!这种尝试成功以后,我开始带学生们读名著。名著的单个篇章内容较长,我把课前三分钟的环节改在上晚自习的时候。最初,我读他们听。后来,由学生接力读给全班听。就这样,我们师生一起,利用零碎的时间,一个学期内,读完了《西游记》和《水浒传》。按照同样的方法,在另一个学期,我们还能读完两到三本名著。初中生的识字量和能力能够支撑他们独立阅读课外书籍,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就不太容易了。有一年,我在一所村小支教,教小学一年级语文,我又想着用阅读来丰富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课外阅读安排在正课结束后。每次上课时提前告诉他们,如果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节的任务,咱们就讲一个故事。然后,他们在课堂上就很积极地听从我的指令:读书、写字、做题,完成后,就吵吵嚷嚷地让我读故事给他们听。前两个月,我读《天天好爸爸》和《伊索寓言》等故事给他们听。在他们熟练掌握拼音之后,我又教他们读《白雪公主》《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后来,我带去一本彩版的大本头——《绿野仙踪》,让他们自己拼读。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几个孩子互相合作,利用这些时间的碎片,竟然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读给全班同学听了。看着他们发光的眼睛,我心里也有说不出的欢喜。当然,我的这种做法也曾受过一部分人的质疑,他们说我“不务正业”,尽让学生读些“闲书”。可是每次考试,学生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也让他们找不出限制我的理由。再后来,随着“世界读书日”活动和“书香校园”活动的相继开展,和学生一起读“闲书”就变得“光明正大”的事情了,尤其是在考试中又增加了名著考查的题目和分值后,我们一起读的书就更多了。现在,我还继续带着我的学生们一起阅读课外书籍。那一行行字,一段段话,早就融入我们的血液,滋养我们的心灵。我甚至觉得那充满活力的琅琅读书声,比最动听的天籁还要悦耳;那散发着油墨味道的书香,比万花齐放还要芬芳。本文来源:东南早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