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有一部相当火的动画片《中国奇谭》,目前只播了三集,豆瓣评分9.5。我看了以后也觉得拍得很好。9.5这个评分当然还是有点虚高,但是也能理解,毕竟这样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实在是太少了。
不过在我看来,《中国奇谭》也不是没有缺点。比如大家评价最高的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我觉得结尾就有点拉胯。其实,如果把结尾改成小妖怪真的就被一棒子打死了,逻辑上更通顺,整个故事的色调也更一致。一个悲催的小妖怪,夹在正邪两面不得其所,最终还是掉进命运的罗网里,这会是一个非常有冲击力的故事,而现在这么一处理,机械降神的味道就太重了。
大家都说《小妖怪的夏天》隐喻了现实职场,那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职场电视剧前面几十集都在演主人公如何如何被欺负、被排挤,最后一集忽然天降伟人董事长,把坏老板开除掉,然后把主人公提拔成CEO,还发给他三张“免解雇卡”——那是不是就有点滥俗了?
其实,导演一开始并没有如此设计。
他对记者说过:“最初的方向里,那一棒子下来后,小猪妖就倒下了。原来的这个方向是个比较开放的结局,他是晕过去了还是怎样,我们也没有明说。”那为什么会改成现在这个结局呢?说到底还是为了讨好市场,“希望作品能抵达更广泛的受众,比如少年儿童”,这才改成大团圆结局。
所以,大家看到的《小妖怪的夏天》已经是一个软化版,导演唯恐有人说它“少儿不宜”,已经特意喷过酒精,洒过氯水,结结实实消过毒。
02
还就算这样,照样有人炮轰《中国奇谭》,说他的孩子看第一集的时候就被吓哭了,产生了“心理阴影”。
也有人说这是MCN的炒作,并不是自发行为,具体如何我还无法判断,但是这种家长式的“炮轰”和举报,在目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迪迦奥特曼》不就因为“不良情节”下架了吗?《进击的巨人》不就因为“血腥暴力”被封禁了吗?前一段不是有家长甚至持续举报《伊索寓言》吗?
这种事情背后存在着相当的民意基础,很多家长确实担心这些动画片会“教坏小孩子”,或者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不如都取缔了妥当。
要是往从大里说,这里就牵涉到了影视作品的分级制度。这个话题大家说了好多年,目前也没有动静。既然没有影视作品的分级,那无论是什么作品,都可以用“这种东西怎么能给孩子看“为理由给弄下架。
比如我就看过一篇文章,解释《进击的巨人》为什么不能引进,理由就是“无论是画面还是剧情都达不到一种全龄化的标准”。想象看,“全龄化”!就是说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能看的东西,才适合播出。
什么文艺作品能做到“全龄化”呢?
《红楼梦》经典吧,里头有“初试云雨情”啊。
《水浒传》经典吧,里头有李逵吃人肉啊。
莎士比亚经典吧?里头有不少荤段子啊。
这么说起来,中国人只能全员看《熊出没》、《喜羊羊》、《小马宝莉》了。
不,这么说还是太乐观了,就连这些片子其实也有问题。
就拿《小马宝莉》来说,我陪孩子看过好多好多集。说到这儿顺便感慨一句,像我这样能把宇宙公主、月亮公主、紫悦公主、穗龙这些人物来龙去脉说的一清二楚的奇男子,现在已经不多了。说到《小马宝莉》,它看上去人畜无害,甜蜜得甚至有点发腻,但是要细究起来,它也有严重的三观问题。
按照《小马宝莉》的故事设定,天马会飞,独角兽会魔法,天角兽既会飞也会魔法,而陆马什么都不会,只能老老实实种苹果,而且陆马永远不可能像天马和独角兽那样成长为公主。试问,这不是对农民的阶级歧视是什么?这给孩子灌输了什么思想?想教给孩子什么?
大家注意,这张图片里就包括四大族群
中间的是天角兽
要是我再整理整理,也能写信检举《小马宝莉》,要求把它全网下架。我之所以没这么干,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我没有那么闲的蛋疼;第二个,我还没有那么无耻。
03
艺术作品“全龄化”了,大人多多少少就会变得有点傻。这种傻有很多种表现,其中之一就是健忘。
他们都是打小时候过来的,却似乎把那段经历全给忘了。
推算起来,这些喜欢“炮轰”的家长跟我应该年龄相仿,就算小一点也小不太多。他们小时候肯定都看过《黑猫警长》,现在说起来还都把它夸成超级经典,那《黑猫警长》里头螳螂太太吃丈夫,有没有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坏老鹰“咕嘟”一声咽下猴子,有没有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画皮》里面的那个撕下脸皮的女鬼,有没有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封神演义》里被挖掉眼睛的姜皇后,有没有给他们留下心里阴影?要是都留下心理阴影,那他们的心得多凉快?
“惊吓”并不等于“心理阴影”。我小时候被惊吓最厉害的一次,是看一部电视剧《袁崇焕》。那个电视剧细节早就记不清了,就记得最后一集。当时,我正吃着西瓜看电视。忽然,电视里毫无征兆地说了一句“袁崇焕最终被凌迟处死”,然后跳出来一个血淋淋的画面。
(想了想,还是不上图了,再说也找不到)
现在回想起来,当然是演员贴了一身碎猪肉,抹了堆红颜料而已。但是想想看,你正开开心心地吃西瓜,忽然屏幕里一个人挂了身碎猪肉,跳出来说“袁崇焕被凌迟了!”是不是挺缺德?看过这样电视剧的人,再看什么《中国奇谭》,乃至《进击的巨人》,就不当一回事了。
但是惊吓只是惊吓,晚上睡觉的时候,会闭上眼睛心惊肉跳个一两天,如此而已。它并没有给我造成什么心理阴影。
孩子并没那么幼稚,他能区分现实和影视剧。
真正给我造成过童年心理阴影的是什么呢?
比如说,是我三年级的班主任,一个健硕的胖女人。她经常给我们发表长篇演讲,要求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国家的栋梁,讲完以后就开始指着鼻子骂我们。除此之外,她还有个爱好,就是打她的儿子。她儿子当时也在我们班级上课。她经常把他叫到讲台上,左手拿着他的试卷,右手劈脸一个嘴巴,把他打得脸一歪,然后反手一抽,把他的脸再正回来。现在我还模糊记得那个孩子挨打时的样子,瘦瘦小小,一脸惊恐,像只走投无路的老鼠。
这并没有挂着碎猪肉的袁崇焕那么血淋淋,但是给我造成了真切的心理阴影,因为它是真实的,压迫性的,而且我作为一个孩子,既难以反抗,也难以逃躲避。
这就是“惊吓”和“心理阴影”的区别。能够给孩子留下真实心理阴影的,只会是现实的际遇,而不是某个影视剧的惊吓。几十年后,心理医生问病人的问题也只会是“你小时候有没有被霸凌过”,“你小时候跟家人的关系是不是有问题”,而绝不会是“你小时候有没有看过《中国奇谭》?”
当周围是一片垃圾堆的时候,屏幕里的人物再温馨甜蜜,孩子还是会留下垃圾堆的心里烙印;而当周围是一个健康开朗的环境时,屏幕里的惊吓也只不过是短暂的惊吓。我们成年人的首要职责,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开朗的环境,让他面对世界心无恐惧。可是很多家长并没有这么做,他们反倒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制造一个垃圾堆。
一个绝对无菌的垃圾堆。
绝对无菌的世界,就是没有生命的世界。那样的世界将是最荒凉的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