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保持高强度毅力的心理学方法人人

顶尖领导人才的成功故事都有个共通点,就是他们所做之事必定与他人有着深厚关系,并思考如何贡献力量于普罗大众及社会。有关这一观点的佐证,可追溯到表演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亚里士多德很早就指出,追求幸福的方法有二个。第一是人的自我发展,也就是追求内在至善至美的精神;第二是享乐,意思是以利己性的快乐为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刻意建构出某种自我表现形式,即“人设”。而这种人设通常都是善性的。

这里所说的善性,以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就是“对众人好的事物”。换句话说,这与因为吃了美味食物而感到幸福、待在温暖居室而觉得开心的私人心情并不相同,而是以多数人的福祉为前提、具备社会性的幸福。正如在哲学领域所言的真善美,指的也是对于众人有益的善。

这种思维受到许多心理学者的接受及继承,牛津大学的迈克尔·阿盖尔教授便将个人式的幸福命名为情绪性幸福,与社会相连接的幸福则称为认知性幸福。

简而言之,以个人愉悦为主的幸福和以多数人福祉为目标的幸福,二者是截然不同的幸福种类。关于这点,美国心理学者安琪拉达克沃斯在其畅销著作《GRIT恒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极能力》中也有相关讨论。

达克沃斯博士从一万六千份的问卷调查中,归纳出关于干劲与两种幸福的细分数值。研究结果发现,充满干劲与耐力的人,都拥有社会性目标;只追求个人愉悦的人,通常恒毅力都不持久。

说到这里,应该有些读者会联想到伊索寓言里《三个工匠》的故事吧?旅人问三个工匠:“你们在做什么?”结果第一个工匠回答:“我在叠砖块”;第二个工匠说:“我以砌墙来赚钱养家”;第三个工匠响应:“我在盖一座流芳百世的伟大教堂”。当然,第三个人是最不感辛劳、能够长久坚持并细心砌墙的工匠。

这故事很简单易懂吧?抱持着崇高目标意识及社会意识的人,一定拥有强大的恒毅力。换句话说,具备崇高目标意识或社会性特质的人,便具备成为领导人的特质,毋需多加担心,他们自然会成为出色的领导人。

无论身处何种状况,为了成为出色的领导型人才,我们需要在心里提醒自己保有崇高目标及社会贡献意识。这也是部分企业要求员工在早会或者其他重要场合高声背诵并谨记企业文化的原因之一。

大部分企业领导层人士对于自身的工作带着一份骄傲,他们渴望超越压力的考验,坚持于工作岗位上并追求卓越。

来源:

佐藤绫子,《共感领导力:33种使团队高效运转的领导策略》

用心看书

哇塞!心理学

-End-

你“在看”我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