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的几种早期版本下孔夫子

作者

究究谢

来源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16世纪中叶,在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冲击下,耶稣会士进入东亚推广天主教,其中,沙勿略、范礼安、利玛窦等人是16世纪中后期耶稣教会在东亚传教的主要力量,他们不仅带来了天主教,也将西方文化传入东亚。闻名遐迩的西方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也在此时传入日本和我国。

日本早在文禄二年()就最先出版过由耶稣会士翻译的天草本《伊曾保物语》——《ESOPONOFABVLAS》(简称天草本)。该译本与同为拉丁字母书写的《金句集》和《平家物语》装订在一册,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仅有的孤本。全书用拉丁字母按照当时的口语体写成,后由新村出改写成日文,又称《文禄旧译伊曾保物语》。全书由“エソポが生涯の物語略”(即伊索传)和“エソポが作物語の抜書”(即伊索寓言选编,又分为上下两篇)组成,第二部分共选译了70则伊索寓言。第二种译本是庆长元年至元和(-)年间出版的国字本《伊曾保物語》(简称国字本),该译本有古活字版本和整版本两种。

古活字版国字本包括十行本元和版、十二行本宽永十六年版、十二行本宽永无刊记版、十二行小字本宽永无刊记版四种,此四种版本的文本内容属于同一体系。整版国字本中有带插画的万治二年()版,但文本内容与古活字版同属一源。国字本共收录64则寓言,其中仅有25则寓言与天草本相同。从整体上看,两种译本不仅在译文上存在差异,伊索传的内容及故事顺序也不尽相同。因此,两者明显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应该取自于不同的底本。尽管如此,从天草本封面序言、两种译本共同收录的25则寓言,以及出版年代相近、其时耶稣教会传教士所使用的语言等方面考虑,两者所依据的底本应是以拉丁语写成。后经日本国学家新村出等人研究,确认天草本和国字本所选译的伊索寓言取自同一个祖本——史坦豪本《伊索寓言》。

日本万治二年()带插画整版国字本

《伊索寓言》作为西方寓言文学的代表作品,在我国早已众人皆知。明末,利玛窦就在其著作《畸人十篇》中译介过数则伊索寓言()。裴化行在其著述《利玛窦传》一书中写道:“有一位官员见了一本讲述救世主事迹的小册子,竟看得出神,我便说这是我们教中的书籍,不能相赠……却送给他一本《伊索寓言》,他欣然受下,好像这是弗拉芒印刷书的精品一样”。戈宝权先生由此推断,“当年耶稣会士自西欧来东方传教时,都带有《伊索寓言》一书,并经常以其中的寓言做教诲、训诫之用”。此后又有庞迪我的《七克》()、金尼阁的《况义》()相继问世。

况义、意拾喻言、海国妙喻、伊索寓言(林译)合刊

台版《意拾喻言》、《海国妙喻》及林译《伊索寓言》合刊

从《畸人十篇》的内容,以及李之藻等人作的序引等可知,该书是利玛窦关于宗教、哲学和文学的比较研究论著,其中译介了伊索传的部分内容和几则伊索式的寓言。伊索传的部分内容体现在第五篇《君子希言而欲无言》中,利玛窦将伊索的名字译为“阨锁伯”,并译介了伊索传中关于舌之美丑善恶的故事。利玛窦在《常念死候备死后审》(第四)、《斋素正旨非由戒杀》(第六)、《善恶之报在身之后》(第八)、《富而贪吝,苦于贫寠》(第十)这4篇中,共引用《肚胀的狐狸》、《孔雀丑足》、《两猎犬》、《狮子和狐狸》、《两树木》、《马与人》等六则寓言故事。

西班牙耶稣会士庞迪我的《七克》又名《七克大全》,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出版,共7卷。此后屡经重刻,并于年转译为官话,称为《七克真训》。其中共引用九则寓言,分别是《乌鸦与狐狸》、《荆棘与橄榄树》、《孔雀丑足》、《贫人鬻酒》、《兔和蛙》、《驴马》、《狮子、狼和狐狸》、《胃和脚》、《国王命众子士拔马尾鬃》。

据戈宝权先生考证,在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况义》有两种手抄本,各收录22篇寓言,但内容基本一致。而抄本二又附名为《罴说》的抄本一部,收录16则寓言,共计有38则寓言,他确认了其中的26则为伊索寓言中的寓言。后来北京大学向达教授告诉戈宝权,牛津大学图书馆藏伟烈亚力藏书中也有一部《况义》的抄本,是上海天主教徒姚老楞佐所抄,其内容与前两种抄本大体一致。台湾利氏学社年出版了《法国国家图书馆明清天主教文献》,其中第四册影印了手抄本《况义》。盼望哪天会有书友赐我一个电子版,谢谢先!

由于利玛窦、庞迪我和金尼阁所选译的伊索寓言数量较少,缺乏完整性,因此目前的研究对明末《伊索寓言》中译的底本问题缺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1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