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154120.html上世纪20年代英国灵格风出版公司曾托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出版一套针对外国人的汉语学习教材,用灌制唱片的办法教发音,教会话,唱片共16盘,其中15盘录了30课课文,每张胶木唱片录两课,正反面各录一课,第16盘作为序篇,是发音练习,并录了两段作品的朗诵,一段是伊索寓言《酸葡萄》,另一段是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片断。年老舍在伦敦寓所。全部发音灌录者是C.C.Shu。无形中留下了年轻的舒庆春的声音,当时他25岁,声音很清亮,音调比较高,不像晚年的声音那么低沉,但是,一听就知道是舒庆春的声音,标准的北京音,很漂亮,清脆,好听。每张唱片都装有灵格风的套封,张张上面注明发音灌录者的全名是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讲师ChicnChunShu。老舍在伦敦生活时,冬天随身带的酒壶。一个皮制小手提箱装着16盘唱片,里面还有两本装帧精良的教科书,第一卷是英文卷课本,第二卷是中文卷课本。羊皮书面,烫金书边。第二卷的课文全部是手写的中文,毛笔字体,照片制版印刷而成。书写者是C.C.Shu,无形中又留下了年轻的舒庆春非常漂亮的书法作品,楷书字体,略带点魏碑的味道。青年老舍英国留影选自搜狐这一箱汉语教材的正式名称是《言语声片》,在世界上流行于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40年代,直至50年代中期。后来被一套香港出版发行的新灵格风汉语教材取代,不过后者的水平明显不及其前身,后者由于有过多的政治内容而并未流行开来。老舍在伦敦的故居选自新浪博客灵格风《言语声片》内容的作者是三位,即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系的三位老师:J.PercyBruce教授、E.DoraEdwards讲师和C.C.Shu讲师。由出版说明中可以看出,从分工上看,其中主要的作者是C.C.Shu,他负责第十六课下到第二十七课下的对话课文撰写,及第二十八课上、下到第三十课上下的全部课文撰写,大体占全部第二卷汉语课文页数的43%,从发音内容量上则占60%以上,而且是较为复杂的课文部份。十五课以前的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是字和词的发音,以及一些简短的句子,不构成专题的内容。从舒庆春负责的第十六课起,会话部份都有题目,是一个一个专题,共15个专题,诸如“火车站”、“游戏”、“商业谈话”、“新闻”、“洋服庄”、“银行”等等,其中有一些专题不光语言生动,内容也很新颖,传递了作者的一些思想和主张,譬如第二十一课下,题目是《看小说》,有如下的内容:老舍在伦敦的居所牌子选自网易甲:……我近来看小说的瘾非常的大。说真的,近来出版的小说实在比从前好的多。因为新小说是用全力描写一段事,有情有景,又有主义。旧小说是又长又沉闷,一点活气没有。况且现在用白话写,写得生动有趣,你说是不是。乙:是,我也觉得新小说有意思,因为有一些文学上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