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流,最重要是守大体有分寸

原创

深山浅化

每天坚持写文,只为让自己能坚持学习,看过很多人,说自己可以不学,只要念就好,然而,我们的一生,因缘复杂,在缘分的牵引中,只要不学这个,就会去学其他,然后不知不觉改变了知见。

古德言“唯有上智与下愚者不移”,而我们两者都不是,漫长人生路上,还是需要学习。学愈深,念愈坚,念坚定,学才能入心。

所有的学习,都是为自己,所有的称念,亦是为自己,唯有自己一切有成,才能谈其他。身边有很多人,自己心不坚定,却总是想着要劝别人,结果劝着劝着,自己反而被别人劝走了。

即便自己心有坚定,看书还是为了自己,即便懂得很多,最根本的也是为自己安心,而不是劝别人,若非有缘,不管我们说再多,都无济于事,不令别人烦恼,就很难得了。

想起一段话,大意是:不要天真地以为自己能说服别人,也不要心存憍慢,认为自己能改变别人,让别人看清梦境,一念莲生。能让心觉醒的,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能让自己醒来的,往往不是道理,而是人生的经历,那些悲欢离合、悲欣交集。

当我们自己惊醒,才会开始认真聆听,聆听有关故乡的声音。只是,这也是极少人能如此的,大多数的人们,在历经人生五味之后,依旧选择像过去一样生活,对另一种声音,不听不闻,对另一种生活,视而不见。

所以,即便是身边最亲近的人,我也选择不说,除非有问,否则保持沉默,静默称念。虽然不说,心的愿望,慈尊都知道,不知不觉间,他们都开始称念,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即便也不知其中道理,但念了道理就不远了。

人心很奇妙,若我们保持沉默,反而有很好的效果,若一味想着劝说,却又不懂别人的因缘,往往适得其反。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故事:一个农夫赶着一头驴子进城,走在山路上,一边是绝壁,一边是悬崖。农夫担心驴子掉入悬崖,于是使劲把驴往绝壁一边牵。然而,驴有一种倔强的劲儿,农夫越往里牵,驴反而越往外走,僵持到最后,驴子脚下一滑,掉入万丈深谷。农夫后悔不迭,也无法挽回。

这个故事生动刻画了人心深处的微妙。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是我们有时候做农夫,有时又像驴。

我们常想劝人接受一种观念或建议,总是会不厌其烦、絮絮叨叨地注备说服对方,我们常常忘了人人心中,都有一点驴的性格,倔强、刚强,甚至还有反逆的心理。尤其当很多人都来反对时,我们心中的厌烦会被激发到最大化。然后,往往会朝众人所劝的反方向而行,如同寓言中的驴一般,若另一个方向真的是悬崖,那就真成了悲伤的结局。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若自己被很多人来说,也会像条件反射一样,生起叛逆的情绪。

若真想让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即便完全为对方好,也需要有智慧,守大体,有分寸。世间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掌握分寸最重要。

在生活工作中,不管是对家人,还是同事,要想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我觉得有两个基本都原则。

第一个,首先要做给人接受的人,别人能接受自己,才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

第二个,要以爱心,贯穿始终。从始到终,都要设身处地为对方想,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似乎别人就应该听自己的。我们究竟是出于爱心,还是强烈的“我执”,在我们张口的瞬间,对方就感受到。

接下来就是掌握分寸的问题,分寸很重要,分寸是智慧,是技巧,有时能决定结果,若只有一腔热诚,分寸掌握不好,往往会事与愿违,连“大体”守不住。

若无法做到这些,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静静称念,把一切交给因缘。我很愚笨,不懂如何掌握分寸,只能选择沉默,一切交给慈尊,我深信在光明中,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