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许多家长们梦想,然而在这个梦想面前,家长们往往面临着重重的困难。
家长们走过的路比孩子吃过的盐都多,面对困难时家长们,往往都在为自己的孩子出谋划策。
可是孩子们往往都是不愿意听取家长们的意见。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他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邻居家有一个孩子,从小就很乖巧,嘴巴也很甜,看到熟人就叔叔阿姨的叫,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很喜欢这个小孩。
可最近几年也不知道回事,变得冷漠叛逆,性格也孤寂,常常看到他一个人独来独往,有时候还跟父母吵架。
身边的邻居看到了都觉得奇怪,于是就去问小孩的父母,他父母说话也是连连叹气摇头:我们也是想让他变得更好,就经常拿他跟别的孩子比较,给他制定的计划也有点苛刻。孩子也有受不了向我们哭诉的时候,但我们一咬牙还是叫他坚持下去。
孩子就开始觉得我们不够爱他,开始跟我们争吵,我们没忍住打了他。
后来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糟糕。现在我们只希望他开心快乐就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教育学家蒙特梭利说过: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
刚生下来的孩子除了吃就是睡,等到孩子们慢慢长大,我们就是孩子们的老师,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俗话说得好,学好千日有难,学坏一日有余,坏习惯一旦有了改掉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古人云,小时偷针,大时偷银,讲的就是这道理。
小时候的犯错不制止,那他很可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直到把自己送进监狱,后悔莫及。
伊索寓言中有一篇《小偷和他的母亲》的故事,小偷的母亲从小对小偷特别好,当小偷犯了错误,小偷的母亲对他从不打骂。
小偷第一次偷东西得到了好处并且被他的母亲发现了,他的母亲没有任何反应只是说了句别让别人发现。
从这以后小偷偷东西的次数越来越多,但总有纸包不住火的时候。
有一次小偷偷东西被抓住了,法官判了小偷死刑。小偷死之前他要求和自己母亲说话。当小偷的母亲把耳朵的放在小偷嘴巴旁边的时候,小偷没有说话而是咬住了自己母亲的耳朵。
他非常生气的说,这是对她的惩罚。
如果在小偷第一次偷东西回家的时候,小偷的母亲能打他一顿,而不是说“别让人看见”,他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在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做呢?
有效的与他们沟通,把我们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结合起来,多多尊重孩子的意见。
首先先让孩子打开心结,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然后走进孩子的内心,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有新的教育计划要跟孩子商量。
其次作为家长,跟孩子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也是很重要的。
相同的一句话不同的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也是截然不同,并且大部分的中国家长都比较强势,在孩子的教育面前总是说一不二。
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的感受、想法置之不理,那孩子的情绪得一直堵着不能够发泄出来,他就可能出现不听话、脾气变得暴躁,性格极端等现象。
最后家长也应该考虑,自己在孩子犯错误时对孩子的惩罚是不是过重了,孩子终究只是个孩子,在很多地方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很多时候孩子犯了错误自己心里已经很难受了,可我们做家长的不但不安慰,还变本加厉的惩罚他们,这样事情只会适得其反,把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变得生疏。
父母要做的就是先安慰孩子,然后指出孩子的错误并且帮孩子分析错误,最后再教育让孩子以后碰到这种类似的问题不要再犯错误。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是对自己不尊重。
对孩子的教育,请用“动词”来表达它
现在有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说的比做的多,喜欢讲一些所谓的大道理来教训自己的孩子。
可是调查结果发现讲道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用,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越不听话。
倒不如换一种表达方式——多做一些让孩子变得懂事的事情。
卢梭曾经说过:有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孩子一生下来其实就是一张白纸,之所以后来变得不听话,跟我们家长是密不可分的。
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要讲究技巧,硬碰硬只会让孩子变得更不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