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康纳尔大学曾做过一场实验。
他们将青蛙放在煮沸的锅里,因为高温难耐,青蛙拼尽全力跳了出来。
后来,他们又将青蛙放入盛有冷水的大锅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
青蛙虽感受到了水温的变化,但舒适的环境,让它失去了警觉,最终被活活煮死。
蛙未死于沸水,而灭顶于温水,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青蛙定律。”
物如此,人亦然。一旦踏进舒适区不愿走出来,危机来临时,就只能像青蛙一样坐以待毙。
唯有不断提升自己,敢于尝试调整与改变,我们才能真正做自己的摆渡人。
说起安逸的生活,谁不向往?
谁不想每天吃喝玩乐,不为生活所困,不为事业所累。
追求安逸本身没错,错在一个人长期沉溺于此,并对未来的人生失去了动力。
孟子曾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若没有了忧患意识,就容易成为温水里的青蛙,在逆境中丧失应对困难的能力。
网友
安娜,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经历。大学毕业后的她,通过父母的关系,进入了一家事业单位,做起了行政工作。
当然,工作不忙不累,但做的也全是毫无技术含量的杂活。
一年后,和她一同进入单位的两个人,都陆续辞职换了工作。
朋友们劝她,可以试试其他行业,在这里能力得不到提升,也没有发展前景。
可她却不以为然,没事就在办公室喝茶聊天,每天准点下班,周末娱乐一样不耽误。
本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惬意下去,但35岁那年,由于企业效益不好,她被迫失业了。
十年来干杂活的经历,让安娜的工作履历单薄无力,只能待业在家的她,至今没找到一份工作。
一直很认同这样一句话:
“太安逸的生活,会让人麻痹,等你发现自己在走下坡路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舒适的生活,固然让人享受,但若贪图眼前的安逸,就会磨灭人的斗志,最终毁掉人的一生。
知乎上曾有人问:“为什么,职业明明到了天花板,却不敢主动离开企业?”
其中一个回答,让人印象深刻:因为人的依赖性和懒惰性。
的确,有时不是你不想离开这个环境,而是你怕离开后,会变得不知所措。
但作家雪莱说:
“如果,一个人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他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能够再凌空飞翔。”
人这一生,都要经受安逸的诱惑,但往往有些时候,安逸就是一瓶好看的慢性毒药!
要知道,猛兽最喜欢在猎物放松时主动出击,而生活也常常在人最安逸时给予致命一击。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花盆效应。”
它指的是,如果人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每天只是机械性地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就会停滞不前。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迟早会跟不上社会的变迁。
真正的高手,会不断突破舒适圈,发掘自身的潜能,以此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生活。
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成为首位跻身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
年过三十的他,为何还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
除常规的艰苦训练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主动求变,敢于走出“舒适区。”
大家都知道,对于亚洲短跑选手来说,过了27岁,可能就没办法实现突破了。
但苏炳添选择继续挑战,他想跑得快一点,再快一点,以此来缩短中国选手与世界的水平。
于是,他开始改进技术,更换主力脚,调整跑步节奏,将曾经训练的肌肉记忆推倒重来。
科学的训练、出众的技巧,终于帮他突破了亚洲人百米极限,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
正如他在节目中所说:
“舒适圈里,其实并没有舒适可言,如果不再学习,停止奔跑,早晚会被舒适吞噬。”
诚然,一个人若长久生活在舒适区,放弃积极进取的心,那他就无法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看完后深受启发。
一天,狐狸在树林里遇到了一只野猪,只见它在大树旁勤奋地磨着牙齿。
狐狸惊奇地问:“现在既没有动物伤害你,又没猎人追杀你,为什么要磨牙?”
野猪笑着说:“真要等危险来临的时候,再磨牙恐怕就来不及了!”
是啊,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只有提前做好打算,才能从容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威胁。
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说:
“生活永远在变化中,而变化就意味着危机。享受惯了舒适,人也就成了呆子,最终将一事无成。”
真正厉害的人,会在舒适中保持自律,勇于拥抱未知与挑战,为自己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波音公司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
为了提升员工们的忧患意识,公司每天播放着一部“短片。”
其内容是:在一个天气昏暗的日子里,公司高挂着“厂房出售”的招牌。
扩音器传来今天是波音公司时代的终结,全体员工一个个愁眉苦脸地离开工厂......
这部模拟短片,使员工们深刻意识到,只有提升自己,才不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
所以,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要懂得居安思危。
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变得如鱼得水。
1.运用“小步子”原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舒适区。”
在这个空间里,我们活得毫无压力,但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人的发展。
人的本性是好逸恶劳,对于突然的变化都有着一种本能的恐惧感。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小步子”原理开始改变。
先迈出第一步,专注于当下,再不断积累新经验,推动自己继续前进。
正如王小波所说:人生就是一个缓慢被锤骟的过程。
远离“舒适区”并不是一件可以快速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时间、耐心和勇气。
2.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喜欢自我设限。
他们不愿意接受新概念和新事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躺平的思维。
但有句话说:“了解你的能力圈很重要,拓展你的能力圈更重要。”
当你在圈内游刃有余时,不妨试着把自己的优势放大化,这样才能看到别样的风景。
人生是一场修行,敢于突破认知,深耕技能,我们才会在复杂的环境中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
3.靠近滋养你的人
《塔木德》中有写:
“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
错的人,只能相互消耗,让你不思进取;对的人,才会相互滋养,让你向上生长。
保罗·艾伦就曾以丰富的知识折服了比尔·盖茨。
而比尔·盖茨的计算机天分,也使保罗·艾伦倾慕不已。
随后,两人成为好朋友,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成就了彼此。
多与能够滋养你的人结交,我们的水平才会提升地更快,不被社会淘汰的机率才能更低。
一个人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就需要定期让自己离开舒适的环境,迎接新的挑战。
正如古语所言:
“变则通,不变则壅;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
过于安于现状,人的大脑就会对变化失去灵敏度,逐渐变得迟钝,最终走向灭亡。
只有果断舍掉自己的舒适圈,我们才能摆脱“画地为牢”的窘境,打开视野、扩大格局。
愿每个人都能持续精进自我,在人生这趟旅途中,做到进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