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植物芦苇,我们是不是也要学做芦苇

中科医院曝光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yydt/298973.html

诗经里的植物|芦苇,我们是不是也要学做芦苇?

我们记录了:“诗经里的植物

狗尾草”,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植物仍然是诗经里出现的植物“芦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里提到了蒹葭,即芦苇。芦苇十分常见,但是这首诗却写得如此之美,不难体现出诗人的意境是何等的高远。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又在水中央,廖廖数十字,却写下了数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古人的诗作中以草木喻美人很常见,追求美人又往往用来形容追求理想,比如屈原的《离骚》就很典型。再有《毛诗序》提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经中诗歌的特点就是反复吟唱,从而更加优美,更加感人。

芦苇,在我的记忆中,她就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挑亮,茂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可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芦苇,它们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一簇簇,一片片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成林成海,微风荡漾时,摇曳的芦苇格外好看,犹如恬静淡雅的淑女,轻舞飞扬中透着文艺的气质,温和柔顺中隐逸着倔强的清傲,以无穷的韧劲自我的成长。

就像伊索寓言《橡树与芦苇》中写的那样坚韧的精神:

一棵橡树矗立在小河边,高大,挺拔。有风吹过,橡树的枝叶就随风起舞,但依然骄傲地挺立在岸边,橡树有点瞧不起河岸旁低低矮矮的芦苇,因为同样在风中,芦苇总是低着头弯着腰。“你有理由可以抱怨呐,”橡树对芦苇说,“再小的风都会让你低头,而我,强大的橡树,在狂风中一直都能坚定地挺立着。”

“别替我们操心,”芦苇说,“风是伤害不了我们的。正因为能在风里弯腰,我们才不会折。可是你,即便拥有骄傲和力量,也只是暂时抵制住了风吹雨打,迟早还是会完蛋。”正当此时,一阵飓风从北方呼啸来袭。橡树仍骄傲地挺立着,奋力地抵抗暴风雨。柔韧的芦苇则把腰弯得更低了。风势加倍,橡树再也挺不住了,被连根拔起,横卧在芦苇丛里。

伊索寓言《橡树与芦苇》,很多人从小就知道这个故事的道理:无论是身处在危险复杂的环境当中,还是遇到与自己实力悬殊的对手,不要和橡树一样傲娇的硬碰硬,而是要学着做芦苇,让自己有韧性,适应环境,才能保持住不被摧毁的能力。故事虽然简短有些夸张,但我们是不是也要学做芦苇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