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三小郭老师的故事

北京中科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h3vf8ss.html

作者:醉馨

“红领巾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

每天第二节课大课间早操后,石炭井矿务局第三小学的大喇叭里都会传出广播员清脆的声音。

机缘巧合,因为一次国旗下讲话,我认识了郭老师,在她的指引下,我成为学校广播站的一名广播员。

三小每周一升完国旗后,会有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讲话通常由四五六年级学生承担,每学期每个班最多只能选派一名学生,能被选中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我那时候在四年级五班,班主任张晓红老师推荐我进行国旗下讲话。

为了准备好讲话,张老师给我找了一些资料,还专门给我腾出一早晨时间,让我在她办公室写稿子。

最后我选定的主题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具体讲到了聚乙烯塑料薄膜袋的危害,“聚乙烯”这个词是在资料上学到的,当时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是觉得加上了这三个字,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瞬间变得神秘不少。

讲稿的具体内容,现在我已经回忆不起来了,但“聚乙烯塑料薄膜袋”这八个字却记忆尤深。不过可惜的是,我从此并未跟化学结缘,妥妥的化学学渣一枚,那些分子式始终是我的梦魇,着实愧对了与“聚乙烯”之间的缘分。

国旗下讲话进行得还比较顺利,我还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每天早晨上学,各年级都会轮流派两道杠以上的少先队干部在校门口站岗,门洞子里左右两侧各分列三人。这种站岗既带有礼仪性质,也带有监督任务。见到老师要行少先队礼,见到没有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会劝返回家戴红领巾。

与站岗的学生在一起的,还有三小教导主任郭老师。郭老师除了微笑着迎接老师和学生外,还会对不遵守纪律的同学进行严肃的批评,因为怕她,学生们都在私下喊她郭老太。

那天我刚穿过大门,站在旁边的郭老师喊了我名字,吓得我一机灵,我既吃惊于郭老师怎么会叫出我名字,又下意识看了一下胸前,确认佩戴着红领巾之后,才转身走向了郭老师。

郭老师微笑着对我说,小伙子,那天国旗下讲话讲得不错嘛,想不想当广播员啊?

小时候我想过要当科学家为祖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但却从来没想过会当广播员,但是小学生哪来的勇气去拒绝老师呢,我连忙点头说想呢想呢。

就这样,郭老师把我领进门,成为了石炭井三小红领巾广播站的一名广播员,承担每周五课间的广播任务。

为了提高水平,郭老师专门请了语文老师给我辅导朗读。石炭井的孩子,普通话普遍比较好,这一点不用老师操心太多,老师主要是从语气、语调、语速这几方面进行辅导。

我跟老师学着通过语气上的情感态度,语调上的高低轻重,语速上的快慢节奏,来表达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慢慢就有了一些收获。

郭老师还说,要想做一个好的广播员,必须要大量阅读,特别恩准我可以在学校阅览室借阅图书。

那个年代家里的图书比较匮乏,《英雄少年》《百慕大三角之谜》《伊索寓言》都是我在学校阅览室读到的。

刚开始能借到书的时候特别兴奋,爱不释手。同学看到我拿着各种各样的书也特别羡慕,总过来跟我蹭书看。

大量阅读是个慢工细活,而无奈我又是个好动的孩子,时间一长就坐不住了。坐在那儿安静地看书,真不如去打乒乓球和踢足球来的畅快。

郭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要求我每两周时间要读完一本书,读完书后还要到她办公室谈读后感。没办法,我就只能老老实实地从球场上回到书桌旁。

不过这哪能难倒我呢?没多长时间,我就又摸出了门道,把一本书拣着重点草草读个大概,能把主要内容说出来蒙混过关就行。

我正在为自己魔高一丈的小伎俩暗自庆幸的时候,郭老师的手段又升级了。

有一次说完读后感,我心里刚准备洋洋得意的时候,只见郭老师向下轻轻推了推眼镜,从眼镜框上面看着我,慢条斯理地问我书中一些具体内容和故事细节,完蛋了,这下穿帮了!

郭老师肯定是早就看出了我的小心思。我接连几次回答不上来,也着实无地自容。

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我得出了一个肯定的结论,我是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了,只能再次老老实实回到书桌前。

年,小学快毕业的时候,郭老师推荐我为三矿文明少年。那一年矿上开表彰大会,我第一次胸前戴上了大红花,而且有幸和获得劳动模范的父亲同台领奖,获得了人生第一本荣誉证书。

表彰大会后的一天课间,郭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笑眯眯地给我发了一张崭新的50元钞票,说是文明少年的奖金,还特意嘱咐我要把钱拿好,回去以后交给家长。

50块钱在当时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可不是小数目。虽然我在三小上学,可是家已经搬到了遥远的代开粮站附近,冬天还没走回家往往天就黑了。

把钱装到兜里,既怕不小心丢了,也怕半路被人抢走,这怎么办呢?想来想去,我把钱塞进球鞋里垫在脚下,就这样还不放心,每走几步就要把鞋带再往紧系系,回到家还没来得及进屋,赶紧脱掉鞋把那50块钱倒了出来,交给了父母大人。

小学时曾经荣获一笔“巨额”奖金这件事,成了很多年甚至我成年后吹牛仍会用到的谈资。

小学毕业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郭老师。

后来,我既没有当上科学家,也没有以播音为生,但是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却颇多受益于小学当广播员的经历。

上学时候,参加学生干部竞职演讲。工作以后,开展各种科普讲座。这些都是小学时郭老师硬把烂泥扶上墙的成果。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做《穆老师的眼睛》,而我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郭老师那慈祥的微笑。

郭老师同我,非亲非故,仅仅缘起于一次国旗下讲话。她给了我勇气和自信,手把手地把读书培养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我终身受益。我想,在郭老师几十年的执教生涯中,肯定还有很多同我一样幸运的学生,受到过她的“特殊对待”。

如果石炭井矿务局三小现在没有化为瓦砾,大课间的时候还有满满一操场的孩子在那儿做早操,我一定会找个机会,提前站在广播室,静静地拿着话筒,等待他们解散的那一刻,声音洪亮地说“红领巾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

然后把郭老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故事的结尾会是:

“谢谢您,敬爱的郭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