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不要画地为牢
《庄子·秋水》里有这么一句话:“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水井里的蛙没有见过大海,夏天的虫没有经历过寒冬,所以解释再多,都是无用的,因为认知局限了它们的思维。每个人,亦是如此,思维常常被认知局限。打破固化思维的第一步,就是不要画地为牢。曾看过一个动画短篇《鹬》。全片没有一句台词,看完却让人肃然起敬。潮水退去,一大群海鸟蜂拥而至,在沙滩上快速吃被海水冲上的贝类。潮水涨来,海鸟退去。如此往复。小海鸟跟着父辈,也是这般。有一次,它被一团漂亮的泡沫吸引了,刹那间,潮水将它淹没。幸运的是,小海鸟没有被冲走淹死,但是它被潮水吓住了,再也不敢觅食。直到小海鸟遇到了寄居蟹一家,它终于在一次尝试中,克服了恐惧,并找到了优于父辈的觅食方法。当潮水涨来,小海鸟如寄居蟹一样,将自己埋入沙中。在潮水中,它看到了无数贝类。等潮水退去,小海鸟能精准地找到许多贝类藏身之地。正是一次尝试,小海鸟得到了极大成长。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有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未来的人生就像大饼一样,想要烙出满意的“大饼”,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这就是“认知”。打破了思维的牢,“锅”大了,饼自然也就大了。不要画地为牢,敢于突破固有思维,需要勇气,更多需要的是,去经历,去接受新的知识,提升认知,之后是去尝试,去改变。02打破经验主义
《伊索寓言》里有个驴子过河的故事:驴子背了两大包盐过河,深陷淤泥,挣扎半天也无法挣脱,后来干脆躺平,过了会,感觉变轻了,居然一下子就站了起来。第二次过河,驴子背了两大包棉花,想着上次的经验,躺平在河中,结果越来越沉,最终再也站不起来了。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这头驴子呢?总是以过去的经验,来应对当下的困难,却忘记了世事变迁。多数人初入社会,在经历了无数压力,以最快速度成长之后,成家立业,生活渐渐趋于稳定。许多人,工作了一辈子,直到退休,几十年如一日,也没有大的改变,除了变老了。以至于新生代许多人并不听从父母的意见,不愿意去从事父母建议的工作,经常会以一眼就能看到老,觉得没意思来拒绝。新生代有错吗?没错,他们不过是不想过和父母一样,或者父母安排、干扰下的生活。父母有错吗?也没错,他们以过来人的经验,为子女避一些坑,让子女少走点弯路。只是为什么结果往往不遂人意,子女和父母如此对立?最大的原因是大多数父母的认知也有很大局限,思维相对固化,并不能让子女足够信服。经验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局限性。电影《一代宗师》中有句台词说地极好:“一个人要往远处看,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打破经验主义,跨过眼前这座经验的山,是走向成功的第二步。03突破思维局限
季羡林曾说:“人随着年龄增大,最怕思维僵化。”也就是俗话说的,光长年龄,不长脑子。思维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视频中,把人类所有的知识比作一个圆形。一个人从出生到大学,全部学到的知识,占了圆形中心的一个小圆。随着学识增加,从本科到硕士,小圆上朝一个方向突破了一个扇形。从硕士到博士,小圆在扇形基础上再突破了一个扇形,此时,知识的边界已经非常接近大圆的边界。博士在这个边界附近突破了许多年。终于有一天,打破了那个边界。大圆上多了一个小小的凸起,意味着人类的知识多了一点点。而这一点点,是博士钻研的全部。比起整个圆来说,毫不起眼。还有更多未知区域,没有探索。无论取得怎样的突破,都不要满足。这些成绩放到更大的世界,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深以为然,我们都活在认知监狱里。即使你一次次突破思维局限,同样也不要沾沾自喜。不断突破思维局限,不断打破信息茧房,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宽。作家刘润说:“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思维模型。”拥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不要画地为牢,勇于开拓新局面;打破经验主义,敢于挑战旧权威;突破思维局限,善于发现新盲点。人生路上,不怕困难,就怕止步不前。最后,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