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靠兔子打盹乌龟才能赢

龟兔赛跑是有名的寓言故事,出自《伊索寓言》。早在明代晚期,中西交汇之初就有了古文译本。到了清末古文学家林纾也曾有过翻译,他的翻译是这样的:兔哂龟曰:“尔缩其足而行纾,其状甚丑。”龟曰:“尔自侈其行如御风,然斗疾或不吾胜。”兔大笑,乃示鬼以径途,立表于三里之外,为之的。延狐为监,约先及表者胜。于是,龟兔咸举足轻行,而龟行甚缓,向表而进,未几至其的。兔自信行疾,知龟无能为,假寐于道周,以为寐醒而龟行仍莫至。既醒逐龟,而龟已前至,睡移时矣!林纾的翻译,钱钟书早有一篇专文来讨论。林纾本人不懂外文,他的译文是通过助手(通事)先将外语翻译成中文,他再用古文言来润色修改。这则寓言,同现在通行的译文有出入,也不知道是通事添油加醋,还是林纾本人发挥想象。寓言里,兔子笑话乌龟,请狐狸当裁判,定表于三里之外,怕是原文里面都没有的。这个故事讲了个什么道理呢?确实有正反两种解读,站在兔子一面,则是诫勉聪慧者不能自恃其能,骄傲自满;站在乌龟一面,则是要愚钝者或天赋不足者,要勤勤恳恳,终有一日能超越强者。但,弱者反败为胜,是基于强者打盹的前提。若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这种情形,却没有提到。胡适先生对龟兔赛跑也有极为生动的比喻,这里不妨引用他在年在一次演讲,他在结尾这么说:你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虽然有天才,却不能想乌龟那样拼命的爬,所以达到目的的是乌龟而不是兔子,治学方法也是如此,宁可我们没有天才拼命的努力,不可自恃天才去睡一大觉,宁可我们作乌龟,却不可去当兔子,所以我们的口号是:“兔子学不得,乌龟可学也!”自然最好是能够龟兔而为一。胡适先生的这段话,看似是鼓励资质平庸的人要不断努力,实则关键是最后这句话:自然最好是能够龟兔而为一。如果只相信拼命努力就能成功,就未免上了胡适的大当了。无独有偶,他在三十年代恐怕是颇喜欢拿龟兔赛跑赛跑拉举例子。年他在海外遇见当时在外求学的物理学家吴健雄,颇为欣赏她的才气,兴奋之余给她写了封信。信里这样说:凡治学问,功力之外,还需要天才。龟兔之喻,是勉励中人以下之语,也是警惕天才之语,有兔子的天才,加上乌龟的功力,定可无敌于一世,仅有功力,可无大过,而未必有大成功。这段话,才是胡适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乌龟的功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兔子的天才,只有功力,只是平庸而已。优秀的人比自己还努力,这个局怎么破?我倒觉得那只是一句无聊的鸡汤。优秀无从定义,努力也看程度。龟兔赛跑,本来比的就是天赋,乌龟不用比就是输的,要靠兔子打盹才侥幸取胜,胜之不武。总不可能每次竞赛,兔子次次打盹。关键,还是在于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种哲学式的拷问不断问自己。在这个领域,你可能是乌龟;换个领域,你就是兔子。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智力却是差不多,成就天差地别,努力是一个原因,找不到自己天才之处,也是硬伤。故而,所谓中人以及以下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人找不到自己天赋所在,纵使找到,也犯着寓言里兔子那样的错误。所以,龟兔赛跑,就是鼓励大家要把天才和努力结合起来。如此而已。以上文章是我诸多原创文章里的其中一篇,抄袭或者借鉴都非是我的特长!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给我点赞;不同意我的观点,请评论或者私信告诉我;不喜欢我的文笔,可以直接忽略。在我的主页里,你们可以看到我的努力。我感谢各位阅读者的付出,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