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嫉妒心强,可能是酸葡萄心理在作怪

小丽儿妈咪(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对于一个大人物来说,如果他能利用自己的优越地位,来保护他的下属们的利益,那么这也等于筑起了一座防止嫉妒的有效堤防。——培根

每个孩子生长的环境不同,所产生的性格与能力也是有差异的。但是有些孩子的好胜心比较强,当别人比自己优秀的时候,或者听到别人被夸赞的时候,内心是很不满的,就会开始抱怨。

比如说孩子考试每次都是第一名,但是某一次却被别人反超变成第二名,孩子可能就会认为别人变成第一名可是就是抄袭的,不然不可能会超越自己。

在竞选班长的时候,孩子认为自己成绩每次都是最好的,大家肯定都会给自己投票,可是最后却落选了。于是孩子就会抱怨别人之所以成功,肯定是贿赂同学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别人能考上第一名也许是经历多少个挑灯夜战的日子,才有了第一名的成绩,别人能当上班干部是平常热心帮助同学,懂得与同学分享,深入同学内心,拥有好的人缘,大家才会为此投票。

可是很多家长就感到疑惑,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对于得不到的东西常常表现出相反的心理呢?

一、为什么孩子得不到反而会出现嫌弃的心理呢?

★孩子没有欣赏的能力

在生活中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会欣赏他人,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并进行学习,这样自己才会不断进步。

而很多孩子缺乏欣赏的能力,很难看出别人的优点,所以很难探究别人成功的秘诀,自然是很不满被别人超越。别人的优点要懂得学习,通过学习的过程也能找出自身的不足。

★★孩子的虚荣心在作祟

孩子对自己的自信是好的,但是过度的自信就会变成自负。孩子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并且不允许别人超越,要是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内心就会不禁想去诋毁他人,想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平衡自己的心理。

★★★家长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很多家长喜欢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做比较,进而想激励自己的孩子,便会不由自主地给自己的孩子贴上负面标签,比如孩子不聪明,很调皮等。

渐渐地,孩子就会陷入标签中,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得到家长的认可,只是徒劳无功。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这些行为都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那么什么是“酸葡萄心理”呢?

二、什么是“酸葡萄心理”?

“酸葡萄心理”是指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相出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转移自己的负面情绪。其实在面对这种心理的时候,要把控分寸,不然很可能会被嫉妒心理缠绕,很难摆脱,并且自己也很难得到进步。

“酸葡萄心理”来源于伊索寓言里的故事:一只狐狸路过一个葡萄架的时候,看到满架子的葡萄,不免垂涎三尺,但是因为够不到葡萄,只能放弃,并且扬言葡萄是酸的,而这只是吃不到葡萄的一个借口罢了。

“酸葡萄心理”在孩子的身上也会体现。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呢?首先就是孩子为了面子,想找一个台阶下;其次就是为了安慰自己,把减弱自己内心的怨气;最后就是习惯于站在顶端,不甘心被别人超越。

孩子出现这种心理,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孩子脱离“酸葡萄心理”带来的影响,那么家长应该要怎么做呢?

三、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脱离“酸葡萄心理”的影响?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孩子之所以会有嫉妒心理,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认为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却被别人给“抢走了”,内心不免有些不满。

当孩子出现这些心理的时候,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这样与孩子之间容易产生共情,也能够给清楚的知道他人的感受,并且改正自己的行为。

★★引导孩子学会欣赏他人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想要表现到最好,就是想得到家长的鼓励与欣赏。所以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或者有进步的时候,家长就要及时给孩子鼓励,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也会深受影响,也学会了欣赏他人,并且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进行学习。

★★★对孩子的心理进行积极引导

有不少孩子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东西并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只是因为别人有,所以孩子才会想要。家长若是默许孩子的要求,那么无疑是允许孩子有这样的行为。

家长应该对孩子的心理做出积极的引导,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一味地攀比会让自己迷失方向,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了。

结语

“酸葡萄心理”的本质就是对他人的嫉妒,就会觉得本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却被别人剥夺了,或者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会抹黑。所以家长要想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要避免受到“酸葡萄心理”的影响。

(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小丽儿妈咪,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教育知识想要了解更多教育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