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三
若不及时发觉和制止,任其发展下去,他便会随便寻找借口逃避困难
撒谎的弊处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酸葡萄与狐狸”的故事。狐狸很想摘树上的葡萄吃,但怎么也够不着,便撒谎说:“那葡萄是酸的,我不想吃。”从而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值得注意的是,合理化和撒谎骗人不同,它是找出某种合理的借口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使之成为正当的行为。上学迟到的孩子说“妈妈没有及时叫醒我”或“我家钟表走慢了”,从而为自己开脱责任,这就是最简单的合理化的例子。
讨厌做家庭作业的孩子说“没有圆规不好画图”或“脑筋不清醒想休息休息等等,也是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合理化借口。如果仅仅是这些问题倒也不大,但若不及时发觉和制止,任其发展下去,便会随便寻找借口(当然包括撒说)逃避困难或推卸责任,将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植松正先生在其论文《犯罪心理》中指出:“罪犯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是触犯法律的罪恶行为,但想到可能会隐瞒过去或者会找到歪理为自己开脱,仍然要作案。”最近,一位朋友告诉我,有位母亲被上高二的儿子打成重伤住了院。别人谴责那小子:“你为什么这样狠心地对待自己的母亲呢?”孩子反驳说:“她太可恶,实在没有办法!”不孩子就这样将自己的罪恶比为“合理化”了,从而达到了宽恕自己,麻醉自己的良知,为行凶作辩解。因此,对于通过“合理化”方式而适应环境的要求,必须分清真伪,正确对待。
行为的结果有好坏之分
行为的结果有好坏之分,上面讲的“补偿”“升华”或“合理化”,在某种意义上是积极的适应方法。与此相反,也存在着消极的适应方法。例如,前面提到的孤僻孩子。他们逃避困难或痛苦,把自己隐蔽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这便是消极的适应办法。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采取沉默不语或疏远态度,不仅不能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且也不可能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思想感情。让孩子避开困难场面躲到永远不会受伤害的“安全”窝里,克制力只能越来越弱,对集体和社会的适应力也越来越小。即使一时避开现实困境获得保全自己的机会,从长远观点看,也是有害无益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逃避就是不适应。
其次,从解决问题的效果上看,“攻击”也不可取。有的人在公司里被上司骂了,对上司闭口不盲,回到家中便拿妻子出气,妻子受不了,又将怨气转向孩子发泄。孩子受了委屈,也许会将火气发到弟妹身上…这种以强欺弱、充满火药味儿的家庭,是决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的。我们所讲的适应机制,就是使适应行为成为习惯化的一种机制,怎样才能使孩子的适应行为变为习惯,这取决于种种环境因素和孩子本身的条件。在孩子的自身条件中,对欲求不满的克制力是极端重要的条件。
克服困难或完成任务是不是只依靠用经验培育的克制力呢?这里想谈谈人的行为的基本机理。我们知道,各种环境是通过人的感官被接受的。被接受的环境反应由感觉接受器官通过向心性神经传入神经中枢即大脑。大脑对接收的刺激信号进行适当的分析判断,并发出处理指令。指令通过离心性神经传到肌肉等执行机构。手接触烫的物体会立即缩回来,皮肤被虫子叮咬会立即发痒之类的简单刺激,是不会传入大脑的,大脑也不会发出处理指令。
但是,如果认识的内容很复杂,就得由大脑作出判断并发出处理指令了。不难看出,人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将取决于其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对于同样的问题,由于个人的认识和判断不同,其处理办法也不同。因此,可以说认识是处理问题的前提。
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科夫卡根据决定人的行为的不是客观外界环境,而是主观认识的心理环境,并且将主观认识的心理环境又称为“行动环境”。他引用一个德国的古老传说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骑马的旅游者正为迷路发愁之时,忽然发现对面远处人家的灯火,他便决定骑马踏过雪原去哪儿投宿。接待骑士的房主人惊奇地问:“客官从何处来?”骑士回答:“从那边穿过雪原而来。”主人大为吃惊,告诉客人说:“这可不是积雪的原野,而是一汪冰冻的湖,只不过湖上积了雪。过去不少人从雪上走过时,因冰破掉到湖里淹死了。
所以,人们称这湖为“吃人的魔湖”。骑士听了此话,当场晕倒过去。明强保量科夫卡针对这事解释说,骑士首先认定那是积雪的地面才骑马通过的。如果他知道那是冰冻的谢面,即使对面有住家可投诉,也不会冒险前往。这个“地面”积雪的环境是骑士主观上的“行动环境”。通常又称之为“心理环境”。另外,科夫卡将积雪的冰冻湖面称为“地理环境”,又叫做“客观外界环境”。既然决定行为的是心理环境,那么客观外界环境是不是和行为完全无关呢?当然不是。如果骑士通过湖面时,冰层破碎,他也会掉入水中淹死。这就是说,要受到客观外界环境的“惩罚”。
因此,我们希望心理环境尽可能符合客观外界环境。换句话说,尽可能做到对客观情况作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然而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也就是认识的内容不可能和客观环境的内容完全一致。因而心理环境与客观外界环境常常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除了尽量缩小这种差距外,有必要预测心理环境与客观环境有多大的差距和出入。
结语:
对于孩子的撒谎,如果不及时发掘和制止,孩子很可能会寻找更多的借口去逃避自己的责任。从根本上讲,这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是很可能使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很多情况下,孩子是意识不到自己在撒谎,而且也意识不到自己的谎言所能带来的危害。所以这里需要家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帮忙点赞和转发,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