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希望的是,这本书能够帮助你理解那些与你意见相左的人,并学会和他们和谐相处。大多数时候,我们和他人的歧义都与道德有一定关联,无论对方是你的父母、同事还是朋友。当发现对方有了错误的言行,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地调为争论模式,准备辩护,并将攻击的话语打磨得更为犀利。但这通常都是在浪费时间,且会破坏亲密的关系。——乔纳森·海特《正义之心:为什麽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乔纳森·海特在这本书里除了延续《象与骑象人》里的几个重要观念,与之前最大的不同是验证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去往“死对头”(保守主义者)的内心,真的可以寻找到意想不到的人生智慧。
“搭便车”,还是“有所为”
昨天看到好几个豆瓣友邻转了罗永浩讲的一个故事:他住的新小区冬天取暖达不到规定温度,他就和一些小区论坛的刺儿头一起,天天去折磨物业和开发商。一个月后,物业和开发商终于崩溃了,同意加锅炉,然后大家就不冷了。再然后,他看到有人在小区论坛说:最近屋里好暖和啊!其实大家不必整天抱怨的,要相信生活会慢慢变好的。
以前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上有一则伊索寓言,讲一只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我有个好朋友经常热心地给陌生人或各种App提建议,最初我常调侃她是“车轮上的苍蝇“,自以为所想皆是真理,打趣儿地叫她”真理“。
前几天,我和真理吐槽自如管家在小区租客群里的通知消息措辞欠斟酌、有歧义又没逻辑。真理积极把管家对外话术的问题反馈给了在自如工作的前同事,几十分钟后,全国各城市的通知消息统一更迭为最新版。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如果建议被看到被采纳,事情就可以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何乐而不为?
真理和罗永浩小区里的刺儿头有些像,而社会中“搭便车”的大多数,不乏看到好的、甚至表面上好的结果,就自以为不抱怨,生活也能慢慢变好。谁为大家争取了福利和权益,谁又真正推动了改善和进步,靠的是盲目乐观加无所为吗?
我们自以为是,并且缺乏自知之明
乔纳森·海特在《正义之心》里提到“政治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那些具有强烈的党派认同感的人们推动的”,深以为然。作者在书里探讨了道德差异性是如何轻易地将好人以“政治和宗教”为维度,分成不愿彼此理解的敌对群体。
疫情期间被迫宅家的日子,几乎每天都要就新闻事件和长辈们争论不休的我,对此深感好奇:究竟是什么,让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