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时候我就看过的一个故事,它出自《伊索寓言》:
有个农夫养了一只能每天下一个金蛋的鹅,他靠卖金蛋赚了不少钱。没过多久,农夫开始觉得鹅一天只下一个蛋,实在太少了。
他认为这只鹅的肚子里一定有许多金子,便决定将它宰了,将金子全部取出来。可是,当他剖开鹅的肚子以后,却发现这只生金蛋的鹅与一般的鹅没什么两样,肚子里根本没有金子。
就这样,他没能成为暴发户,反而失去了每天一个金蛋的收入。
今天,我再次看到了这个《下金蛋的鹅》的故事,不过,这次是在《财务自由之路》一书中看到的。
作者博多.舍费尔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杀死的“鹅”。这只鹅就好比我们日常所做的储蓄资本,金蛋代表利息。如果没有储蓄资本,就无法获得利息,就无法实现财富自由。
很多人会将自己辛苦挣下的钱花出去,在“鹅〞没有能力生蛋之前,就把自己幼小的“鹅”给杀掉了。.这样的人,是无法存下一点点钱的。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家中有存款,才能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故。所以,想要家中有余钱,就不要杀掉那只能下“金蛋”的鹅。
然而,生活中会有些人不爱存钱,他们不存钱的理由有以下四种:
1.自己将来会挣很多钱,所以现在不用存钱。
2.享受生活比较重要,储蓄会限制了自己。
3.认为储蓄并不重要。
4.存钱的利率太低,抵不过通货膨胀。
难道存钱真的没有必要吗?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明白,是储蓄而不是收入,让我们变得富有。当你不储蓄的时候,哪怕你以后挣到一百万,你最后还是花得一分钱也不剩,因为你没有储蓄的习惯。
世界上的富豪都有储蓄的习惯。本书作者博多.舍费尔,就把自己收入的一半存到银行里。
那些世界大公司的创始人就是节俭的典范,比如费迪南德.保时捷、阿尔迪兄弟、卡尔.奔驰等,他们都坚持节约再节约,他们花费的钱,比自己的收入少得多。
股神巴菲特,也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存钱,他认为每一笔支出,都应该是必要支出才可以。他更关心的是自己在未来拥有的财富。
所以,作者建议,不管你未来能挣到多少钱,都要学会存下净收入的10%,这会让你在未来的处境中应对更自如。
当然,储蓄并不意味着节衣缩食,在压缩开支后,再把每月剩下的钱拿去储蓄。
如果你觉得收入太低,储蓄很难进行,舍费尔给出的储蓄建议是:
将每月收入的10%存到一个独立的账户里,剩下的90%用于生活开支。你会发现,这90%开支和%开支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
而每月固定储蓄的那10%的收入,会让你账户余额增加,从而让你获得安全感和生活的自信。
如果自己涨薪了,可以拿出涨薪部分的50%存到这个账户中,让你的“鹅”越长越大。
比如:小美现在的工资是月薪元,每月拿出10%,就是元存入账户。如果她下个月工资涨到了,那这个月就可以另外拿出涨薪部分的0的50%,即0*50%=元存入账户。这样每个月的账户就有0元的储蓄金额了。
储蓄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储蓄则是完全没有经济头脑、幼稚、愚蠢的体现。我们要想家中有余钱,想达到财务自由,就不要把那只能生“金蛋“的”鹅”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