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续写教学之前,要先教会学生如何阅读

纽约时报畅销作家JerryJenkins认为故事写作应考虑叙述角度、主题、情节、环境以及角色和角色弧线(即角色如何改变)。

故事的叙述角度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主题应该巧妙地蕴含在故事当中,等待读者通过阅读体验去发现,而不是直白地告诉读者。

故事的情节,从一开始必须抓住读者的兴趣,且只有足够精彩,才能让读者保持阅读的兴趣。

JerryJenkins归纳了七大情节类型和五大冲突类型。

七大情节类型

五大冲突类型

1.人与自我

2.人与人3.人与社会

4.人与自然

5.人与超自然

比如,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未选择的路》描述了一个人面对选择时的内心冲突。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则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外在冲突。

冲突是故事的引擎,可以塑造令人难忘的角色。用冲突来塑造人物,需要回答:主角的需求及原因,面临的冲突(conflict)以及如何采取行动(action)实现目标(resolution)。

JerryJenkins指出,故事中的人物必须可信、神秘、且能使人产生共鸣,并提出了12种常见的人物原型:

12种常见的人物原型

1、改革者

2、助人者

3、个人主义者

4、成功者

5、调查者

6、调解者

7、挑战者

8、效忠者

9、热心人

10、圣人

11、保护者

12、恶棍

角色弧线即角色从故事开端到结束时发生的变化。变化源于内部或外部冲突。弧线可分为:正面(如《圣诞颂歌》中的吝啬鬼斯克鲁奇)、负面(如《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和扁平(如福尔摩斯)三种。

JerryJenkins认为环境描写应该展示出来(showing),而非直接描述(telling)。

比如:

Telling:Itwaslatefall.

Showing:Leavescrunchedbeneathhisfeet.

根据小说理论和故事相关研究,主题、情节、角色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主题是一个故事的灵魂。情节、角色和环境都指向主题,为其服务。同时,环境服务于情节和角色;情节塑造角色。不同的情节、角色和环境,可以表达相同的主题。

下面,我们以伊索寓言的《乌鸦喝水》这个故事为例,对故事四要素及其关系进行分析。

JerryJenkins说,好的作者首先是好的读者。

针对读后续写这一题型而言,老师在教学生们进行续写之前,需要先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让他们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其创作原理。当学生掌握了写作的原理并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写好故事并不难。

本文分析了故事四要素及其关系,旨在帮助同学们在作为读者时,更好地解读故事,进行有效的输入,为读后续写打好基础。

一作者简介一

李老师

天学英语高级教研

香港大学文科硕士

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

曾就职于杭州外国语学校和杭州学军中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