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大单元
主题学习
传统班级授课制下,教学时间固定,学习空间封闭,课堂教学被窄化为知识传递的现象较为明显,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难以得到充分关照。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以“学习时空重构”为支点,突破传统班级授课形式,形成新的课堂样态,将“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的课堂”的理念落到实处。年,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成功获批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习时空重构:面向个性化学习的“新班级教育”模式探索》。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于年3月份在世纪城校区组织开展“学习时空重构”的课程与教学实验,实验分三轮开展,现将第一轮实验情况推送如下。
学科大单元主题学习:
三(5)班
语文课——时空流转中的寓言故事
1.课程名称:时空流转中的寓言故事
2.教学时间安排:每周5次课;
3.教学空间安排:三(5)班教室、三(2)班教室、线上教学微微课;
4.教学组织方式:分层走班上课、双师合作教学、混合式教学;
5.教学过程:
大单元教学开始后,陈逸青老师先带领孩子们回顾了以往学习过的寓言故事,总结学习寓言的方法,概括了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特点,明确了孩子们学习的方向——“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寓言故事的学习中,实验班级进行了多样化的时空重构尝试。
尝试一: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守株待兔》时陈老师将平板搬进课堂,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使用网络自主查找梳理成语中的寓言故事与寓意。教学《鹿角和鹿腿》时,部分孩子跟随徐老师结合微课进行学习,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化。
尝试二:教师走教,学生走班。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部分孩子跟随陈老师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部分孩子跟随高老师创编课本剧进行表演,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同时开展,让不同学力的孩子拥有满满收获。
尝试三:学习空间的延伸。传统课堂以教室为主要教学物理空间,而陈老师的语文课上更将校园内可利用的学习空间融合了进去。走进图书馆,《伊索寓言》系列丛书让小海燕们充分汲取了寓言的营养,自主阅读、相互交流、故事分享。孩子们爱上了阅读,更爱上了这种新样态的语文课堂。
科学课——小小轨道工程师:极速“过山车”
科学课在相同的物理空间内将基础课程与定制课程同时开展。部分学生跟随汤晓伟老师进行过山车轨道交流,部分学生跟随熊猫老师研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惯性。相同的物理空间内,两种不同的课程同时开展,尊重学生兴趣的多元,助力培育个性海燕。
英语课采取分组教学,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开心对话,诉说请求表达谢意,通过故事的讲演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数学课将课堂搬至篮球场,在学习目测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合作测量篮球场的面积。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同学们的时空规划
教学的新样态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是对学生时空规划的一次教育。班主任陈老师为每一位孩子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课表,包含了学习时间、课程与学习地点,并对孩子们进行了时空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文明言行,自主安排时间,自主前往授课地点并完成学习任务。一周以来,小小时空规划师们为自己的每一天校园生活都画上了开心的感叹号!
学科大单元主题学习:
二(5)班
语文课——寻找春天感受美好
1.课程名称:寻找春天,感受美好2.教学时间安排:每周5次课;
3.教学空间安排:二(5)按教室、校园户外区域;
4.教学组织方式:一教一辅协同教学;
5.教学过程:
高老师的课上,“整合”是基本的教学理念。她运用关联的思想对第一单元的学习材料、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了“寻找春天”的整体学习情境,把朗读融入到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整体情境、具体活动任务中实践、习得、发展。
尝试一:多篇连读,联结思考。预习环节,高老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多篇连读、联结思考,对整个单元的文章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教学时,针对课文不同的功能定位,在迁移运用的实践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尝试二:学科整合,多感官联动。《找春天》一课融合了语文、美术、音乐学科,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寻找春天。如与想象结合,与看说结合,与读画结合,与听唱结合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让课堂动起来。
尝试三:运用思维导图复习,提升效率。复习课上,高老师以思维导图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借助Ipad中的“Notability”app,实现思维导图和图文学习资料共存在同一界面。课堂上,高老师引领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将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数学课——“绿化家园”的计算知识
1.课程名称:“绿化家园”的计算知识
2.教学时间安排:每周4次课;
3.教学空间安排:二(5)班教室、学习站、无人超市;
4.教学组织方式:一教一辅协同教学;
5.教学过程:
项镇南老师利用学校新增的“无人购物超市”资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混合计算的学习中,尝试了多样态的时空体验。
尝试一:基于现实,善用空间,任务驱动学习。本单元教学中着重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混合计算问题,课程伊始就布置了购物任务,课堂学习结束后,巧用学校各类港湾、学习站、无人超市等空间开展虚拟和现实的购物体验,学以致用。
尝试二:基于学情,分层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前测、课堂观察,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一位老师负责部分孩子的知识点巩固,查漏补缺,完成各项练习。一位老师与学优生一起,借助云课堂,观看拓展类数学微课,进行思维训练,挑战更高难度习题。
尝试三:基于教材,大单元教学,重设模块学习目标。在充分理解教材关于混合计算的6节课后,对新授课和练习课进行解构与融合。提高课堂效率,减少重复练习,加强学生知识点的掌握。
同学们的时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