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故事思维的人是如何做到得风顺水的

看到《故事思维》这本书,想起来一件事情。

大学毕业刚步入职场时配合领导参加饭局,次数一多,心生不耐烦:堂堂大学生就是来陪吃陪喝的么?

领导看我面色不悦,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周亚夫是汉景帝的重臣,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下赫赫战功,官至丞相,忠心耿耿。有一次,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大块儿没切开的肉,也不给筷子。周亚夫就很不高兴,管侍卫要筷子。汉景帝笑着说:丞相,我赏你这么大块肉,你还不满足吗?还要筷子?“周亚夫闻言急忙下跪谢罪。汉景帝说:“既然丞相不习惯不用筷子吃肉,也就算了,宴席到此结束。”周亚夫心里郁闷也只能告退。

这一切汉景帝都看在眼里,叹息道:“周亚夫连我对他的不礼貌都不能忍,那么少主年少轻狂,他又怎么能忍?汉景帝依此推断,如果让周亚夫辅佐太子,肯定会生出些非分的要求,趁早放弃了他做太子辅政大臣的打算。

领导顿了顿继续说:每次饭局,见到的人都不一样,都不是单纯的饭局,刚出社会的年轻人在察言观色上多历练历练,是好事。

听完领导的一席话,顿感自己见识短浅,同时也佩服领导的博学多才。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也一直是引经据典,把直白的道理讲得非常耐人寻味又给人启发。下属们都很服他。跳槽后也遇到过其他领导,讲话直来直去,不留情面,说是节省时间,但影响力和领导力上始终略有欠缺。

我们常听一句话“尽管听过了那么多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道理只是平铺直述的训诫罢了,无血无肉,不能立体地直击人心。而我们从小看《伊索寓言》这类的书,虽然并没有讲多少道理,但每一个故事中蕴含的深刻意义,一直提醒我们到现在。或许从小爱听睡前故事的我们自带这种属性,更听得进去绘声绘色描述,而不是大白话。

那么到底如何培养自己的故事思维,并能灵活应用于生活当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今天这本《故事思维》推荐给大家。

本书作者是本书作者是:安妮特·西蒙斯。她在父亲的影响下,从14岁开始就阅读大量关于心理学的书籍,大学主攻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的工作中,她不断钻研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课程,然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故事思维理论体系。她现在故事思维课程服务的对象有NASA、微软、罗切斯特大学等。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一、建立听众信任。

讲述的最先开始,一定要讲好这6个故事,它们奠定了所有故事的基础,可以快速建立信任,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不知各位看没看过脱口秀,脱口秀需要在开头短短一分钟内达到非常高的能量密度才能不失去观众。否则,接下来你讲的任何梗,观众都有可能不买单了,推荐看看《了不起的麦克瑟夫人》,从频频失误到后面的游刃有余状态具体是什么样子。

每个人都有经年累月的一套自我防御机制,很难轻信别人说的话。如何破冰是重中之重,找到最适合自己开场白的故事,并且根据场合加以反复修改,也有利于缓解自身的压力。

二、故事是什么以及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当一个时间、地点、人物为背景的事件或者经历被清晰地表达出来,中间充斥着大量生动的细节描述,人们普遍就会认为:这就是真理。人是很容易被主观情绪带着走的,故事就能带听众进入这种情绪。但这样对于故事讲述者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一方面要考虑听众的角度,另一方面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讲故事不仅仅只是用嘴去描述,你还需要做到3D立体展示故事愿景:即运用手势、肢体、语气、声音等一切可以表达情感的手段去带领听众进入你的世界,随着故事的铺陈、展开、高潮、结尾、余味都给他们深刻的印象,才能达到一个好故事的标准。同时,你还要尽可能的设想出会反对你的那些人可能提出的问题,提前演练,不打无把握之仗。

三、讲故事者要做哪些准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讲故事的一切素材都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积累的,我们要把故事思维当作一种技能来磨练。个人建议看到好的内容可以迅速做好知识小卡片记下来,对所有内容加以分类以应对不同场合的角度。只有在生活中当个有心人,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讲故事人需要有一个最大的道德前提,就是你讲的故事一定要服务于正面积极的事物。否则像希特勒或者像传销组织头目这种人群,故事讲得越好,危害也会更大。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故事性思维是主观和敏感的,我们没必要在时刻对的时间以对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有一些偏差和波折更能让这个世界变得可爱。包括我们现在一打开手机APP,信息扑面而来,有意思的故事总是能最先吸引我们眼球。

如果你喜欢看TED,你会发现大部分演讲内容中,故事占了70%,剩下20%是演讲者的表现,最后10%才会是道理。大段大段的分析当然很多情况下也是必要,但故事思维能帮助你在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尊重情感,倾听自己和别人有意义的故事,这些都能带你走得更远。多多磨练这种技巧,何乐而不为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