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2日,家长带着小朋友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参观,为孩子讲解童话插画作品(ICphoto/图)
要让孩子理解社会,而不是回避社会真相,回避问题,孩子才能获得对社会化生存至关重要的免疫力,这才是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的教育与成长。 流传了两千年的《伊索寓言》,一夜之间成为个别读者眼中的“毒品”。这事的“逻辑线”太过凌乱,由此引发的热议,不免让人心多了一份沉重。
近日,一名豆瓣网友谈起一件怪事:有学生家长在读了《伊索寓言》中螃蟹掐死坏心肠蛇朋友的故事后“深感不安”,于是打当地市民热线电话投诉,要求出版社删除此篇并追回全部已出版书籍。出版社表示以后出版的《伊索寓言》会对这个故事情节做一些修正,但已经出版的无法召回。没想到这位家长二次投诉,说自己通读了《伊索寓言》后,认为其中充满了暗黑童话,会给小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要求全面下架《伊索寓言》。
这条吐槽被网友转发到微博上后,一位在某出版社工作的认证网友跟帖说:“刚接到家长打电话,说鄙社六年前出版的美绘版《安徒生童话》里《玫瑰花精》把她三年级的儿子吓得哭到半夜,让我们删除,不然就告到教育局。”
两件事遥相印证。谁也没想到,朴素的正义感有一天会被偏见“抢断”。有网友即时调侃:四大名著在瑟瑟发抖。
要是按照某些家长的认知图谱来识别,《三国演义》里杀人如麻的场面多了去了,那种腹黑的计谋也司空见惯;《水浒传》也是一言不合就取人性命,还有一些“香艳场面”;《西游记》里“杀生”场面也不少,更别提猪八戒满脑子情色思想;至于《红楼梦》里,有纸醉金迷,有阴森命案,涉性描写更是不鲜……
当然,对于无理要求,大可以不用理会。面对投诉者的咄咄逼人,出版社谦抑有加,但也应该守住底线,否则这种事就会接连发生,到头来无书可出。
让自己的孩子不读也就算了,还打算让所有的人不读,这就管得太宽了,未免可笑。
家长当然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