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辛苦努力后却没有回报我用亲身教训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59.html

文/夏梓

我们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成功案例:2年见证从0到万;月薪,3年后成功买下北京一套房。第一反应是别人好厉害,迫切想知晓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以为报了班就可以走入捷径,以为套用别人的方法就能成功。事后发现,别人依然那么成功甚至更成功,自己即使有进步也还是不能相提并论。

其实,别人告诉了你成功的表象,却没告诉你成功背后的其他因素或细节。比如买房的是其父母,自己本身就是北京人,从小家庭环境优渥,背后有着强大的团队和资源的支持。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中告诉我们,成功之路离不开时代背景、成长环境、机遇和个人努力等核心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时代背景”和“成长环境”每个人出生便已注定,和平年代比战争年代起点高,城市比农村起点高。富人拥有较高的起点,穷人起点相对较低。所以我们每个人所能控制的是“机遇”和“个人努力”这两个因素。

但是通过“马太效应”的原理,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趋势: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因为富人起点较高,能够获得更多资源的加持,成功概率会更高;穷人不仅没有较多资源的优势,相比在成功概率较低的失败、得不到赏识等打压下,更容易失去信心,停止前进的脚步。

自己画的一个图帮助理解”马太效应“

“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新约马太福音》

那么强弱关系中的双方,势必不可逆吗?

当然不是。

“马太效应”积极的一面是优势的不断累积,从而厚积薄发,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弱者可以在可控因素“机遇”和“个人努力”的基础上,优势正向叠加,从而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功。

那么如何通过可控因素,取得更多成就呢?下面从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01找到自己的天赋

为何要找到自己的天赋呢?因为一个人真正的自信源于自己的优势和天赋。很多人觉得普通人哪有什么天赋,天赋只存在于天才身上,比如音乐天赋过人的莫扎特,不足4岁就可以完整弹奏姐姐的练习曲。

事实上,天赋不等同于天才,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天生独特的禀赋。所谓的天赋,通俗的理解是,具备天生的热情和特性,可以在某些领域,相同起点下,比一般人更快的成长和取得成就。

英国教育家、TED知名演讲人肯·罗宾逊(KenRobinson)在他的著作《发现你的天赋:天分与热情成就幸福人生》中这样定义天赋:

“某些人对一些事物或在一些领域具备天生擅长的能力或者天生执念(极大的热情),也可能都有,进而使其可以在同样经验甚至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以明显优先于其他人的速度成长起来,而且有它的独一性。天赋是天分与个人兴趣或者说热情的结合。”

热情和天赋是实现最高成就的关键因素,是成长路上的加速器,过顺应天赋的人生,如鱼儿在水中游,浑然不知,却如鱼得水自由自在。

判断一个工作是否是一个顺应天赋的好工作?可以从下面三点来判断:

是否付出与回报成正比;是否是自己喜欢的,自主性较强的;是否是复合型,而非单一型,优势可以不断叠加的(像扫地这种重复一辈子或许也没有任何的叠加累积)。

02持续精进

“苟有恒,又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意,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朝学者胡居人的自勉联,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老生常谈的道理,但真正做到的人寥寥无几。在顺应天赋的基础上,持续精进往往更容易些,因为热情所在,内心的源驱动力会促使和推动其不断前进。

道理往往都懂,却依然做不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往往高估了自己对于道理的认知,低估了所要面临的现实困难。

面对真相,升级认知,让自己的理解和世界同步。什么才是对于道理正确的认知呢?第一是你能够看懂,能够理解其真正的含义;第二是知晓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很多时候的拖延症,是源自你的不够重视;第三是愿意且能够运用至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这点极少人能够真正做到。

为什么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却总是不能很好的完成?那是因为你高估了实践执行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困难,比如学习精进是反人性的活动,任何干扰都可能吸引走注意力和思绪,等回过头来,发现已偏离轨道很远。

03抓住机遇

“知者善谋,不如当时”,语出春秋·管仲《管子·霸言》。“知”字通“智”字,而当时则为正当其时的意思。有智慧的人虽然善于谋断,但若选择的时机不当的话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这说明了机遇的重要性。

《伊索寓言》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饥饿的狐狸看到葡萄架子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很想摘来吃,但不管怎样做,它就是摘不到。因此,它看了一会儿就走了,它一边走一边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酸葡萄心理”的说法即来源于此。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吃不到葡萄却嫌葡萄酸,自己没有能力,抓不住机遇,却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这就是典型的“酸葡萄心理”。好机会来了自己抓不住,等自己有能力了,机会也白白溜走了。避免这种遗憾的唯一方法就是未雨绸缪,而不是临渴掘井,机会来不来都事先并且持续做好准备,以免浪费了时机。

有人或许会问,万一机遇一直都没有到来呢?不会的。机遇永远都会有,只不过会变换不同的形式或方式存在。比如年处于红利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429.html